新型高锰酸盐指数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来源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采用滴定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该方法操作繁琐、耗时,且滴定过程中环境温度和人为操作对结果影响很大.本文利用配备了新型在线消解装置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实现了水样高锰酸盐指数的快速测定.实验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当硫酸溶液比例为1+3(体积比),消解温度为97℃,消解时间为20~30min时,标准溶液测定能获得最佳结果.该方法在高锰酸盐指数0.35~12mg/L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线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2mg/L,相对标准偏差0.71%~2.37%,加标回收率为98.0%~103.0%.通过t检验发现该方法测定结果与滴定法无明显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过程全自动化,且不受环境温度和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测定结果更加准确,稳定.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水环境恶化和水产品养殖矛盾、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限制了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提倡节约用水,严禁在流域规划和建设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是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
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宜居型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资源效应和社会效应,是城市水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城市化速度迅猛,城市湖泊湿地出现面积锐减、污染严重和功能退化等问题,因此城市湿地的修复和技术发展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文以城市湖泊湿地的功能为基线,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湿地修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国内湿地修复实际案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中国城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引申出低碳海绵城市概念,并探究其与河长制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无论是低碳海绵城市还是河长制,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在多要素约束下最大程度集中并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寻求最佳管理水资源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水生态环境.河长制的推行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而低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则丰富了河长制的实施内容和目标.最后提出完善体系建设、逐层实现目标、缩小城乡差异、促进碳水耦合等河长制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心,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东阿黄河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状及成果,最终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为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解伊洛河中下游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人为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6年2-12月对伊洛河中下游5个河段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从鱼类种类组成与丰度、栖息偏好、营养结构、繁殖功能群等方面提出了24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伊洛河中下游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七里铺河段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其次是黑石关河段和白马寺河段;凌波大桥河段和西草甸河段水生态健康状况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较为发达.根据长江流域水质监测结果及调查评价,流域现状水质总体较好,部分城市近岸水域存在污染现象;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总体较高,部分省份供水保障压力大,应急供水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上游水利水电梯级开发对河流阻隔影响较明显,水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凸显;流域局部平原区域出现地下水超采严重现象,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利用调水调沙进行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以达到对黄河三角洲北区湿地生态补水的目的.通过对历年刁口河生态补水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生态补水使刁口河湿地得到修复,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生态多样性增加、土壤含盐量降低,海水入侵及海岸线的蚀退也得以遏制,但在补水时机、补水效果、监测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解决.
将1990年钱学森首次提出的“山水城市”规划理念,与近期建成的“墨色山水”——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项目所表达的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理念进行比较,并梳理近30年来“山水城市”理念的发展与实践情况,对目前的理念践行情况进行讨论,并分析当今局势的形成原因,探讨在当今背景下“山水城市”的必要性.
中国西南地区流域众多、水利资源丰富,而水力发电是国家对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来服务于水利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生态经济体,是水利经济建设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流域水利信息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大渡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大渡河智慧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水利信息化在流域管理中关于水文环保与水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应用状况与效果,旨在形成一套成熟且具有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典型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黄河开始实施水量统一调度,2008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决定利用调水调沙对河口湿地进行生态补水,通过小浪底水库有效的调节作用,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态功能大大增强,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的维持,为了长期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需要统筹考虑保护对象的生态环境,科学地进行生态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