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异常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OGCM)进行改进,分析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年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阶段的异常环流结构特征.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三个边界层观测基地(改则、当雄、昌都)及相关的卫星、探空、地面等加密观测(IOP)资料,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揭示了高原边界层动力学特征和高原湍流运动规律;发现高原边界层低层风向、风速具有多层次变化特征,高原边界层对流混合层较为深厚,高原边界层大气密度远小于平原特征相联系的高原湍流运动"强浮力"效应;高原深厚边界层Ekman
本文在分析2003年伏秋高温干旱大气环流和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和多分辨子波分析方法,对新余市伏秋季降水量和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从2003年开始,未来3~5年内新余市伏秋季处高温干旱期.
本文使用EMD方法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这两个太平洋海气系统强信号现象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通过计算PDO指数(PDOI)和南方涛动指数(SOI)、Ni(~n)o1+2、Ni(~n)o3、Ni(~n)o4、Ni(~)no3.4区SST的EMD所得到的各个内模函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滞后相关系数,发现PDOI和ENSO系统的较强相关只存在于准2-7年振动之间的内模
本文通过对山东与华北旱涝年500hPa高度距平等进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1)北半球500hPa夏季存在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对山东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山东涝年夏季500hPa呈现出EAP型,早年为负EAP型.(2)山东涝年,鄂霍茨克海高压春季偏强、夏季偏弱,山东上游易维持低压槽区,副高偏北,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加强,Hadley和Walker环流加强,山东上空盛行上升运动.早年与涝年的特
本文利用青海省及周边省份邻近气象站的3.2m深层地温观测资料,针对青海省春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从地热涡和地冷涡的演变,分析了与各种春季降水空间分布型相对应的地气图特征,探讨了青海春季降水趋势预测的地气图方法.结果发现:本省冬季的高(低)地温区与一个季度后的多(少)雨区是基本相配合的,符合"高多低少规则",据此可预测春季降水的定性预报.
本文通过分析最新的海洋模式同化资料ECCO,研究了ENSO循环相关的海洋异常信号在太平洋中的传播过程.研究发现导致ENSO事件和ENSO位相变化的温跃层异常信号主要从北太平洋西传而来,来自南太平洋的信号较少.稳定性分析表明:北太平洋较大面积区域存在斜压不稳定性或正压不稳定性,有利于ENSO相关的温跃层异常信号以Rossby波形式有效的西传,而在南太平洋不稳定区的面积较小且主要局限于海盆东侧,因而传
本文利用1961~2004年地面观测和高空格点资料,分析了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至春季多、少雪发生的环流特征和形成的直接原因.结果表明,若北半球极涡中心偏向西(东)半球,青藏高原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00、500hPa距平场和海平面气压距平场形成"西低东高(西高东低)"的距平分布型以及850hPa温度距平场在青藏高原与中亚地区之间形成"北高南低(北低南高)"的分布型时,海西东部及环青海湖地区后冬
本文针对发生于2002年8月13到14日的宁夏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场时空特征分析、中尺度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利用宁夏精细化预报系统的物理量场,即中尺度非静力平衡数值预报模式MM5逐小时高时空分辨率导出产品,进行了高强度降水时段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的降水量时间与空间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大形势场内的中尺度涡旋导致了降水过程的产生,涡旋内中小尺度冷空气活动,与地形强迫引起的上升运动相配
本文对江淮流域的灾害背景、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等作了分析,发现,在近50a中,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1980年代以后,该区的降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典型旱涝年降水异常的时空分析表明,引起降水异常的因子非常复杂,即使在同一年中,不同月份的异常型可有差别.对于不同年份,降水异常型更为不同.影响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因子的作用,可通过数值模拟进行"分离性"研究,但由于模式的系统性误差,模拟结果也只有参
本文利用多窗谱方法(MTM),对全球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进行多种信号的检测、重构,着重分析不同区域温度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的演变特征及其遥相关特点,初步研究显著年代际振荡信号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年代至世纪尺度温度变化的显著信号有准70年波动和准30~50年、准20~30年、准15年、准7~10年多种时间尺度的振荡,其中准70年波动主要存在于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准30~50年振荡则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