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感染及血清学诊断研究的一些进展

来源 :第六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重视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及其血清学实验诊断的研究,为梅毒的临床诊断及其防治拓展新的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TP感染机制尚未十分明瞭。当TP感染人以后,可能与机体反应性产生的细胞介导免疫(CMI)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入了诸如TP的粘附、定植、播散及其对宿主的免疫损伤等一系列的致病环节密切相关。但仍有很多未知数。梅毒的血清学实验研究提示: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可能为TP现症感染、复发或再感染;或者是生物学假阳性。密螺旋体抗原血猜学试验阳性表示TP现症感染、既往感染;但是,TP感染后,梅毒患者TP-抗体可终生阳性,故不能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对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阳性结果(尤其是老年人群)的解释必须结合病史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此外,也由于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较多,梅毒患者的临床病情和血清抗体变化复杂;“血清固定型梅毒(Sero-resistant syphilis)”现象;梅毒的血清学实验诊断检验程序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15年微创保胆取石术720例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利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行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明确诊断,
目的:观察随访颈髓挥鞭样损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颈髓挥鞭样损伤并获随访48例患者.男36例,女12例,平均
针对当前卵巢癌手术治疗和化疗存在的不足,本文介绍了几种新的生物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肿瘤疫苗治疗以及生物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应用,并对治疗中需要注
会议
卵巢癌的规范性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早期卵巢癌强调进行全面的分期手术,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任何分级的Ⅰ期患者,可以保留生育功能。对初次手术分期不
会议
会议
目的:观察利什曼原虫液体培养基在黑热病病人分离利什曼原虫的效果; 方法:用利什曼原虫液体培养基及培养技术对被检测的黑热病病原体材料进行利什曼原虫分离培养,同时与接
HCV感染呈全球性传播,中国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HCV感染所导致的潜在地慢性病变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应予以高度关注。已有的研究提示,HCV感染可能与HCV核心蛋白所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敲除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WT,n=9)和TLR-7-/-敲除小鼠(TLR7-/-,n=9)以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