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 :2006中国生物质能科学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bg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国内外目前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主要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种方法和工艺的优缺点及其研究现状,并提出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相关的新工艺将是今后气化洗焦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为活性组分的整体式催化剂,通过在750℃时,对模拟生物质粗燃气连续进行26h的催化重整反应,考察了整体式催化剂对模拟生物质粗燃气催化重整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整体式催化剂作用下,26h的反应中CH4的平均转化率在88%,在22h达到90.5%.合成气H2/CO的值保持0.95左右,反应时间为3h时,达到最高的1.0.CO2的转化率在92%左右,实验12h达到最高的95%.实
本文主要对环模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机影响成型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及试验研究,给出不同生物质原料、粒度、含水率、环模孔长径比等因素与颗粒成型率及吨料电耗的关系,找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最佳成型条件.
本文通过测定紫色非17硫细菌F1,F5,F7,F11,紫色硫磺细菌S7,S9和紫绿色硫磺细菌L6活细胞吸收光谱,发现F1,F5,F7,F11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在375和590nm处有最大吸收,S7,S9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在380和490nm处有最大吸收,L6在590nm处有最大吸收.分别采用中心波长为400nm、470nm、540nm、600nm、700nm,带宽为100nm的太阳光,进行光合
本文对纤维素催化重组获得的产物通过GC和GC-MS技术分析表明,气相产物是以CO2,CO和H2为主,油相产物多为含氧化合物,脱氧催化剂添加可以降低气相产物的含氢量,,因而提高了油相产物的质量.
本实验中,以固定床为气化反应器,对生物质水蒸汽气化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气化介质水蒸汽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由一定流量的氮气载入反应体系内.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采用杨木屑作为气化原料时,气化温度,浸泡催化剂类型,水蒸汽加入量等主要参数对气化产物气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气化温度,适当的催化剂类型(陕西白云石)及水蒸汽加入量(水蒸汽饱和温度为48℃),对气化反应有利.最
本文从资源潜力、粮食安全影响、生产成本、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和可能发挥的作用角度,阐述了生物柴油(biodiesel)、燃料乙醇在补充石油短缺方面的局限性和问题,介绍了生物燃油(bio-oil)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作用,指出了开发应用生物燃油技术是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最佳选择的根据.
本文介绍了中国沼气发电设备制造水平与应用现状,中国已研制出24~700KW纯燃沼气发电机组系列产品,气耗率0.55~0.71m3/KW.h(沼气热值≥21MJ/m3),价格在2200~3500元/KW.h,其性价比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机组相比有较大的优势,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无论是沼气生产潜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还是市场需求、政策导向,都将会催生沼气发电的大发展.
生物质因其松散性易携带空气进入炉内,是制约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连续工作的技术关键,本文提出了在气化炉的给料过程中,采用螺旋挤实和动力密封相结合的方法,既能有效防止空气进入反应炉内,又能将密实物料打散,并在炉内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结构合理,设计新颖,解决了生物质气化在固定床上吸式气化炉中的应用技术难题.
文章对生物质水解残渣催化气化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气化温度(650~900℃)、催化温度(650~900℃)、催化剂颗粒粒径(2~5mm)和S/B(单位时间内进入气化器中水蒸汽质量与生物质质量之比)(0.5~2.5)四个主要参数对气体组成和氢气产率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提高气化温度、催化温度和S/B的值以及减小催化剂颗粒粒径对提高氢产率有利,其中气化温度和S/B对提高氢产率影响较大,氢产率分别从17
本文基于联合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概念,用(火用)分析和燃气变比热热力计算法研究生物质气化燃烧室的能量利用与损失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生物质燃料气、两种不同热值煤气在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为1147℃时的燃烧室的(火用)效率进行了比较,两种不同热值煤气的(火用)效率较低,生物质燃料气(火用)效率最大燃用生物质燃料气;随燃气轮机初温提高,燃气轮机热效率提高,燃烧室的(火用)效率提高,但随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