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水产重要细菌病原调查和溶藻弧菌致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海南等华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热带水产动物细菌病开展了调查,并采用质粒分型、RAPD技术、SSH技术和基因型分析对溶藻弧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溶藻弧菌和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等7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原,造成危害的水产养殖动物包括斜带石斑鱼、罗非鱼、方斑东风螺和虎纹蛙等。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二月蓝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及生理代谢对不同浓度镉、铅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Cd2+、Pb2+处理下,二月蓝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受到Cd2+、Pb2的影响而降低;Cd2+处理下,二月蓝叶片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Pb2+处理下,二月蓝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北国红红叶李为中国李(P.salicina)×紫叶李(P.catropurpurea)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李新品种,花瓣淡紫色、叶全生长季红色或紫红色,具有很强观赏性.主要特性是抗寒,可在冬季-30℃以下的地区陆地栽植安全越冬,主要特征是从春季幼叶萌发开始至秋季落叶,幼叶为酒红色,老熟叶片正面为深绿色,背面深紫色,生长季不同时期彩色色泽有深浅程度上的变化差异,为优异园林绿化树种,该新品种使我国寒冷地
为了探讨非洲菊瓶插过程中出现的弯茎现象的生理机制,笔者以非洲菊不易弯茎品种红地毯和易弯茎品种一点红为试材,对其瓶插8d过程中花茎不同部位POD、SOD、CAT活性、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等生理指标变化与弯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非洲菊瓶插过程中,三种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征,而且易弯茎品种一点红酶活性低于红地毯,但是膜脂过氧化物产量呈上升趋势,易弯茎品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及分析,对哈尔滨雨阳公园湿地植物种类构成特征、空间构成特征及水系周边水陆景观相关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主要分析雨阳公园湿地植物的科属构成、乡土植物比例、季相特征以及湿地植物配置形式与手法等.同时充分挖掘雨阳公园湿地植物配置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其改进的对策,为群力新区后期建设以及哈尔滨湿地景观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草鱼呼肠孤病毒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分别为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这两种病是中国淡水鱼养殖中危害最大和影响最广的水生动物疫病。因草鱼呼肠孤病毒高度变异、嗜水气单胞菌血清型复杂,给两大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较大困难。
为寻找引起养殖锦鲤(Ornamental Carp)病害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锦鲤体内分离疑似致病菌,再将此菌人工感染健康锦鲤,确定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该致病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引起鼋(Pelochelys bibroni)体表溃烂的致病因子。[方法]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鼋体表分离到致病菌株YB0428,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
2009年以来,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养殖罗非鱼暴发流行病,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肝脏、胆囊、脾脏肿大等症状.从海南琼海和文昌患病养殖场采集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各得到1株优势菌:NX726、 GD806.
贝类受到外源异物刺激后,血细胞会产生典型的呼吸爆发现象,同时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ROS.贝类血细胞通过吞噬和包囊作用来清除细胞内病原体和胞外寄生虫.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是中国主要淡水育珠蚌之一,具有较重要的经济价值.
水霉菌是淡水养殖中危害极大的病原菌,因此开展水霉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物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患病的江苏吴江草鱼病灶处分离得到丝状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一株丝状真菌GH1对草鱼具有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