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来源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在温室内构建的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四组三级柱,高90cm,直径9.5cm,)净化北京市清河河水,种植芦苇,填充砾石(粒径4.4~26.4mm,填充高度80cm),研究2种水力负荷、3个串联级数、有无植物等对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5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氮浓度为3.42~17.99mg/L,平均12.36mg/L,氨氮浓度为0.91~9.89mg/L,平均5.92mg/L时,TN 去除率:水力负荷为0.2m3/(m2·d)时明显高于0.4m3/(m2·d)时;串联级数对氮的去除影响较大,1级与2级、3级柱系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2级柱与3级柱系统间无差异(P>0.05);植物对除氮有显著影响,有/无植物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水力负荷为0.2m3/(m2·d)时,有植物3级柱系统的总氮、NH3-N的去除率最高,其中NH3-N去除率85.74%,出水平均浓度0.43mg/L,达地表水Ⅱ类水标准.
其他文献
正向渗透(FO)是一种全新的水处理膜技术.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使用微界面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与传统的有机FO膜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为了进一步优化QSTFI膜的制备方法提高FO性能,本研究考察了聚乙二醇(PEG400)作为干燥控制剂在膜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膜结构与FO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干凝胶和膜的结构、组成与形态进行表征.结
为揭示南亚大气污染物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从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在珠峰地区进行了大气气溶胶样品的系统采集.在实验室进行了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有机碳和离子的分析.珠峰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浓度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高海拔站点类似(Langtang和NCO-P).珠峰地区全年的沙尘影响相对稳定,但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有机碳以及主要离子(NH4+、K+、NO3-和SO42-)均在季风前期表现
本文针对松嫩平原重点区域,以农田土壤有机及无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分析,研究其污染现状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七种无机污染物As、Cd、Co、Cr、Hg、Ni、Pb,以及HCH、DDT、PAHs三种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全国背景值,但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并且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区域,受到污染的潜在风险较大;各元素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其中Ni的平均污染指数最
回顾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站发展历程与发挥的作用,提出水环境常规监测将由自动监测逐步过度与取代手工监测,指出自动监测不仅是实现了水污染预警预报,而且及时地捕捉水体变化,研究水体变化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监测手段.探讨自动监测的发展与完善.
本文从监测结果控制的角度对近十余年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电热板消解-原子吸收、微波消解-原子吸收、电热板消解-ICP、微波消解-ICP、电热板消解-ICP-MS、微波消解-ICP-MS和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旨在为我国土壤监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基础支撑,为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提供评价依据.
以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木屑为调理剂,添加适量的菌种进行了好氧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磷元素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体中主要存在无机磷、有机磷、速效磷和总磷等磷的形态;在堆肥过程中,因“浓缩效应”总磷呈增加趋势,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无机磷不断向有机磷转化,但转化速率随着堆肥腐熟不断发生动态变化.堆肥初期,温度较低,转化速率较低;堆肥中期,随着堆体温度升高,转化速率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
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水质基准值时,没有任何一种模型可以适合拟合所有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出拟合农药数据集较好的模型,本研究针对5种典型农药,对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中的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农药数据集拟合效果较好的为Sigmoid、Gaussian、Gomperez和Exponential Growth 4种模型.研究成果为保证基准定值的科学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畜禽养殖过程中逸散的生物气溶胶可对动物和饲养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并能够远距离传播污染周边环境.本研究利用FA-Ⅰ撞击式采样器对肉鸡和蛋鸡舍内外环境中生物气溶胶进行采集,并对冬夏两季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夏两季蛋鸡和肉鸡舍内外细菌气溶胶的浓度范围为1.9×103-1.5×105CFU/m3,真菌气溶胶为8.8×102-1.9×104CFU/m3CFU/m3.舍内细菌气
综述了关于生物法废水处理与废气净化方面的化学强化技术研究进展,其中涉及电化学、混凝剂与絮凝剂、外加碳源、金属离子等的强化作用研究.通过采用化学强化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生物法对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生物淋滤技术在制革污泥脱铬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驯化获得的脱铬微生物群落,在三个含铬体系(硫体系(BL-S体系),七水硫酸亚铁体系(BL-Fe体系),硫+七水硫酸亚铁体系(BL-S+Fe体系)),进行了溶铬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接种脱铬微生物群落后,BL-Fe体系、BL-S体系和BL-S+Fe体系的pH值分别降低到2.51、1.52和1.47.而铬溶出率则为BL-Fe体系>BL-S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