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要求,本文以计算机学科的核心专业课程“人机交互技术”为例,结合新工科的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探讨了课堂互动教学和课程考核的改革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其他文献
在软件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项目实践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以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项目实训为例,结合软件行业标准CMM3的认证体系,提出“四化一运行”的项目实训体系,将CMM3的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支持管理四个方面融入项目实训,围绕师资、环境、项目、培养体系四个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并对项目实训组织构建、环境营造、导师队伍建设、项目库建设、过程管理、考核与评价改
通过梳理应用统计学专业建设目标,提出紧扣学科优势,立足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统计人才;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大引进力度,跨学科整合,建成省一流师资队伍;创新激励机制,精炼研究方向,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等措施打造特色应用统计学专业.
应用型、全媒体、校媒协同、实践教学成为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传媒人才培养的关键词.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心、能力为重、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下,以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校媒(企)协同,搭建“项目工作室”,推行课程模块化改革、“项目化”教学和课程考核的多元化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地方本科高校在倡导高等教育“回归本科”的形势下,在国家教育政策引导下应借机重审自身办学定位,以建设“应用科技大学”为目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重视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探索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我校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寻求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经济、新行业不断涌现,人才需求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同时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会计学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结合教育部文件通知精神,提出构建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全面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目的是期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是会计行业的就业者、管理者,而且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不仅具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创新思维、艰苦创
新工科提出后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有了新的标准,既要熟悉专业知识又要能够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和应对形式多变的实际问题.由此,需要建设健全人格素养、学科基础知识、基础技术技能和高端工程技术等“四板块”,要紧抓普通高考升本学生、中职升本学生和高职升本学生三类不同生源起点学生的特点,构建“技术性”特征显著的人才培养结构;立足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布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技术结构理论的目标
在对国内几所代表性高校课程设置分析及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经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相邻学科覆盖面窄、以教代训长期存在等主要问题与不足.建议丰富法律学科门类、扩大相邻学科覆盖面、以大侦查理念指导学生见习,并鼓励学生到相关部门实习调研,切实提高经侦专业学生的实战应用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方位的要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在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更受青睐.工程管理专业是将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交叉性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又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西安航
发挥在线开放课程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的重大作用,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本文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全方位分析了在线课程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制定合理的选拔方案、学习者与教师、教材的精准匹配度、做好学分认证工作、把在线开放课程中有关技术的问题交给企业解决等建议,让在线开放课程在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当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教学改革应该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套,无法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于电子电路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教材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完善数字电子技术的配套实验课程、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