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机组瞬态过程性能在线监测初探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将实时仿真应用于对电站瞬态过程进行在线监测,从现场的环境和技术、模型建立、实时算法、软件实现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汽轮机系统的瞬态数学模型和电厂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模型,与已有的锅炉动态数学模型组成电厂主要瞬态性能数学模型;而后提出了建立实时算法库、将灵活的实时组合算法应用于电厂刚性系统,加快计算速度,以满足实时的需要;然后,针对某200MW机组,进行了较大幅度变化时瞬态性能的计算,并与稳态计算结果相比较,此时稳态模型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最后将电厂瞬态过程性能监测与基于稳态模型的电厂性能监测一体化,形成全工况性能监测与预报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与稳态模型电厂性能监测不同的是,它能够在工况变动幅度较大和较小时都可得到较准确的性能分析,同时可预测机组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应用该系统于现场,将为运行和决策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指导.
其他文献
研究存在热阻和回热损失的斯特林热机的(火用)经济优化性能,得到一些新的性能参数,并揭示了它与生态学优化性能间的联系,所得结论可为斯特林热机的研制和优化设计提供些新理论指导.
考虑了热电热泵中热阻、热漏和焦耳热等主要不可逆性,引入了特征参量功率消耗比r,借助装置设计参数X表征了内、外不可逆性,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建立了供热率及供热系数与特征参量之间的基本优化关系,导出了协调供热率与供热系数的参量r,X以及电流I的优化准则.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地热能,就需要掌握地下温度场的具体分布情况,以便合理布置地下集热管,提高换热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因此设计一个测温实验台,探求机组运行时地下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确定埋管合理间距,埋管最佳深度,以提高地源热泵的经济性能,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比,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此该课题有着深刻的应用背景.
精馏塔再沸器是炼油、化工、轻工等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这种再沸器的优化和传热强化对热能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火用)经济学方法和传热强化技术,对以低温热为热源的再沸器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同时考虑传热(火用)损、流动(火用)损和传热强化的再沸器(火用)经济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摩擦磨损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定量模型.这是由于该过程是一个有多个具有不同物理量纲的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体系.本文的目标是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熵产生观点表征摩擦磨损过程的各种现象,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熵平衡方程的框架下构造摩擦系统的数学模型.初步研究表明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摩擦磨损有助于摩擦学的系统分析.熵产生可以定量表示摩擦磨损过程的所有因素—材料破坏、摩擦发热、摩擦化学反应
本节应用分子聚集理论改进的CS-vdW型(Carnahan-Starling-vdW)状态方程计算碱金属熔体高温下的饱和气、液相体积.本方法的特点是,不仅适用于很宽的温度范围,而且可同时计算气、液两相体积,并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本文分别以标准沸点下的蒸发潜热和临界温度与标准沸点温度之差为基准,对蒸发潜热和温度无量纲化导出了工质蒸发潜热通用对比态方程,结合饱和液体焓通用对比态方程导出了饱和蒸气焓通用对比态方程,并揭示出饱和蒸气焓通用对比态方程为双变量函数,除有温度变量外还包含有表示物质差异的变量P,P是物质标准沸点下的蒸发潜热与饱和液体的临界焓与标准沸点下饱和液体焓差之比值.与24种物质的文献值计算比较,平均绝对偏差分别是
本文根据非平衡热力学理论,选取熵产作为V函数,以熵产随时间的变化率作V函数,采用Liapounov稳定性分析方法用数值法对绕汽柱热毛细对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临界Marangoni数,并以工质水为例,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临界热负荷.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汽液界面性质,在NVT系综中,以氩原子为对象,对长方形模拟盒中不同粒子数目的汽液平衡系统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汽液界面存在热毛细波.界面上的热涨落将使界面变宽,它不仅与界面张力有关,还与温度、界面的横截面积有关.可以把汽液界面上热毛细液的均分根涨落值,作为汽液界面的宽度和粗糙度的指标.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平衡状态下的汽液界面某些物性参数,获得了汽液共存界面区的密度、温度、压力张量、表面张力和分维数的分布,并从分子的角度来分析了界面的特性参数.而且,还用分形理论来描述汽液界面的特性,研究表明,分形理论可以较好的反映汽液界面的特性.同时,势函数的截断半径对物性参数和分维数的值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