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的成因分析与生产实践

来源 :“经纬股份杯”2007年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形成细纱毛羽的原因,并做了不同工艺参数和不同纺纱器材对成纱毛羽影响的试验,指出:控制精梳短绒率,加大胶辊前冲量,优选集合器、钢领、钢丝圈和导纱钩可降低毛羽,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采用紧密纺装置,如ROCOSI紧密纺装置。
其他文献
活性染料作为纤维素纤维染色中使用的一种主要染料,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所给二十七种染料的各项性能.为了具有可比性,所有染料采用相同的染色工艺,在60℃条件下进行恒温染色,之后测定棉和锦棉织物的摩擦、汗渍牢度以及K/S值;棉织物的日晒、耐氯浸、耐氯漂和皂洗牢度;观察染料的溶解性和匀染性.对各项性能进行列表比较,评价染料的优劣,建立数据库.为染整生产厂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采用分散红FB,将涤锦复合超细纤维与涤纶海岛超细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对比实验,得出扩散系数D、半染时间t1/2等染色动力学参数,分析知,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上染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快.由于锦纶组分的存在,在相同染色温度下,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染料吸附量比涤纶纤维少,其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到一定峰值以后逐渐变小,扩散系数波动幅度不及涤纶超细纤维明显,
介绍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针织和机织物的纤维原料组成和产品加工方法,着重讨论了大豆纤维/羊毛混纺物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和同色染色方法.应根据不同毛纺织品的要求,选用散纤维、毛条、纱线、织物及成衣染色加工方法,纱线或匹染产品采用漂白大豆纤维混纺为宜.该类产品采用经筛选的棉用型活性染料(如EverzolED),并通过染色温度和酸碱度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一浴一步法同色染色.
探讨了导纱钩在纺纱中的作用及目前市场所使用导纱钩的类型及品质。针对不同类型导纱钩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表面镀硬铬导纱钩、表面镀镶陶瓷导纱钩及碳氮共渗导纱钩。
介绍了专利产品--变密度集束网圈的结构设计、性能特点及织造难点,指出采用直径0.08mm锦纶6单丝织造的变密度网圈具有传动拉伸刚度大、中间工作区网眼稳定、集聚效果好的特点,进而指出采用织带机织制变纬密网圈必须具有电子卷取和电子送经装置。
阐述了尼龙弹性上销、铁板上销、肇东下销、普通下销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针对不同规格的上、下销进行了搭配纺纱生产试验,总结了不同规格的上、下销的纺纱效果,指出:不同上销与不同下销配合要根据不同纺纱品种进行优选,不能盲目购进。
通过对细纱牵伸后区附加压力棒碳纤上销进行多组试验方案,分析了压力棒上销在改善成纱质量方面的特点,在与传统纺纱工艺及普通上销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压力棒上销对各品种及粗纱定量的影响变化程度,指出压力棒上销改善成纱质量效果,细号纱比粗号纱好,粗纱重定量比轻定量好,而毛羽指标有恶化趋势。在生产上细号纱与粗号纱统一粗纱定量,生产管理安排方便、管理成本下降。
本文主要阐述了选用BYC-791型弹性胶圈的原因,介绍了其弹性好、耐磨、适纺性强等特性,可提高成纱质量、降低成本;总结了BYC-791型弹性胶圈在生产纤维素纤维中的使用要点。
通过在CJ 80/T20 14.6 tex品种上试用压力棒上销和高效工艺指出,在并条提高35.6%、粗纱提高63.7%的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成纱质量,每台车压力棒上销只需投资2000元,效果明显,只是毛羽和强力略有恶化。
从设备状态、工艺配置到优选纺纱器材和专件,并结合纺纱实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细纱常发性纱疵、棉结和毛羽的影响,指出设备是基础,工艺是核心,管理操作是产品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