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石碑的保护修复技术

来源 :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tie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魏造像石碑在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各种形态的病变,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修复措施,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本文介绍了此碑修复前的保存状况和存在的主要病害,分析了产生病变的各种因素,阐述了此碑所实施的保护修复技术。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方兴未艾,在申报浪潮中,总是一个好消息带出一串坏消息,远的不谈,最近刚刚被第二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人类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三江并流”地区,就传来了有关部门要对怒江进行13级梯级水电开发和修建金沙江虎跳峡水利枢纽的消息,引起世人一片哗然。本文对此进行讨论。
铁是比较容易腐蚀的金属,在开放、复杂的大气环境中长久保存相当不易。高庄汉墓铁器在地下埋藏了近两千年,出土后有加速破坏的趋势,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在充分了解其锈蚀产物的成分、结构以及其破坏机理后,应用一系列稳定技术措施,使高庄汉墓铁器处于较佳的保存状态,同时符合铁器文物的保护要求。
本文报告了对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喜鹊沟、代黄山的考察及对塔布敖包等遗址的再考察的发现,初步实现了对该地区古代矿冶遗址研究考察由点到面的突破,考察成果及后续的实验室研究将对揭示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生产力发展历程有重要意义。现有的考察资料显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先民在利用林西大井古铜矿的同时,还对其他矿点进行了开发。以林西大井古铜矿为主要矿产原料供应地,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可能存在一个青铜冶铸技术网络,这一网
通过对陕西文物科技成绩、不足的科学分析和比较,根据我国文物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提出陕西文物科技发展的目标及应采取的措施。指出陕西文物保护科技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要重视文物保护科技的基础条件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科技研究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重视人才和加大文物保护事业科技的基础理论研究力度。
调查表明云冈石窟第9、10窟的窟前立柱风化严重,已威胁石窟造像的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保护。本文在现场勘察、病害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模拟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抽取了计算模型,确定了计算模型的边界范围,使假定的边界条件尽可能接近真实状态。在网格剖分中考虑了结构面的分布,主要考虑缓倾角的层面裂隙和与层面裂隙近于垂直的构造裂隙。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查明了石柱承
本文根据多年从事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亲身体验,结合中国不同类型、条件下的石质文物的情况,从历史、现实、未来、科学和辩证等角度,较全面地说明了对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观点、认识及思路;详细阐明了石质文物风化防护的理念、技术措施及工艺;并较具体、系统地提出如何把握、规范中国石质文物风化防护、处理的工作内容,如何确定保护范围和程度等问题。
本文以北魏太和期云冈石窟的中心柱窟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北魏太和期的中心柱窟的结构规模、历史文化及其演变过程。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其创始年代约在魏孝文帝锐意汉化并极力推动迁都洛阳的太和中叶。此时的北魏境内,佛教石窟寺崇拜已走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路程。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龙门石窟魏、唐造像中所包含的西域文化因子。
本文以云冈石窟为背景,分析了北朝时期象教的提出及其造像走势,研究了佛、道、儒三教融合在造像艺术上的凸现和盘结问题。
阿艾石窟发现于1999年5月,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北部的天山神秘大峡谷中,以其保存的精美壁画和丰富的汉文题记轰动一时,保护工作自它面世起就开始全面展开。本文拟就保护研究工作展开叙述,重点探讨石窟保护方面的得失,以及在与旅游开发中的关系协调,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物的安全与有效利用。以求得国内外同行与师尊的指导与帮助,共同为我们的石窟研究、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献策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