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温气冷堆事故后监测仪表电源的温差发电器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新堆与研究堆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气冷堆在停堆特别是全厂断电事故停堆工况下,必须对某些重要的安全参数进行长期连续的事故后监测.高温气冷堆停堆后的剩余发热,经温差发电器转换成电能后,为监测电源供电.这是大大增强事故监测的电源可靠性、延长供电持续时间的极具创新性的构想.本文以HTR-10停堆后剩余发热状况为例,结合温差发电器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用于高温气冷堆事故后监测仪表电源的温差发电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温差发电器热电基本性能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当前,国际上核电发展趋势是新一代反应堆系统,要求它在经济性和技术方面与其他能源动力相比有更好的竞争力,而且在安全性上可被公众接受.为此,美国出版了URD(核电厂用户手册),欧洲出版了EUR(欧洲用户手册).本文通过研究它们的内涵,论述其对建立健全我国独立自主的先进核电标准设计要求的借鉴作用.
本文述及核安全审评监督中规范标准的4个方面:①规范标准是核安全审评监督的技术基础;②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规范标准;③严格按规范标准要求,不混用规范标准;④规范标准的要求和应用于工程判断.
本文概述了构建核反应堆设备老化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初步提出了老化管理数据应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块,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此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建立数据库存储大量的反应堆设备数据,支持用户访问数据;然后在多个数据集的基础上构建以老化管理为主题的数据仓库,把长期的历史数据和对设备有影响的外部环境数据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数据的集成;最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理解,提取出未知的、
300#反应堆的非计划停堆原因分为人员失误和设备故障.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意外的设备故障.由于年轻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素质达到反应堆安全的要求.设备故障多由电网引起,反应堆安全保护系统在安全方面还是有保障的.
本文概述了当前核电站事故应急计划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基于水堆的事故特性,即有可能发生大量裂片的早期释放.文章分析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事故特性,说明有可能放松厂外应急准备的要求,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反应堆中,系统间的功能共用,可以减少设备,节约空间,有利于实现紧凑布置.在不采用硼溶液进行功率调节的压水堆中,补水系统和高压安注系统的功能共用是可能的.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共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用系统的可靠度处在10-3量级上,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系统共用没有显著影响反应堆的安全性水平,两个系统共用是可行的;并根据重要度和敏感度结果,分析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多重屏障是反应堆设计中从空间、距离范畴的设计原则,从时间原则上看反应堆运行队伍也是一道安全屏障.风险因素存在于反应堆物项之中是绝对的,而在其运行之中,可以得到及时发现,缓解、纠正和根除,使之不酿成影响安全的事件.正确处理在运行中运行人员与规程、设备和环境的关系,使之形成和谐、有序和良好的运行氛围.提高运行队伍素质,从选聘、培养、任命和值岗逐环节给出原则性要求理念,使反应堆运行者成为一道真正有效的安
本文主要描述了清华大学核研院核应急辐射监测的目的、人员组成、采样和测量方法、应急监测行动和监测预案制订、监测数据的记录和报告方法等内容.
本文采用RELAP5/SCDAPSIM/MOD3.2程序对医院中子照射器Ⅰ型的失控提棒事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零功率状态下瞬间引入不同反应性时堆芯的动态响应,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照射器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在发生失控提棒事故时,依靠反应性负反馈和非能动自然循环,可以使堆功率相对稳定在一定功率水平,确保装置的安全.
本文以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方法(FTA)为基础,对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安全壳喷淋系统(EAS)进行可靠性分析,建立了直接喷淋阶段和再循环喷淋阶段系统失效的故障树,并应用Risk-Spectrum分析软件对所建立的故障树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获得了系统故障树分析结果,找出了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故障模式,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秦山二期扩建工程EAS的设计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