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即媒介--人地关系视域中的考察

来源 :“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暨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地关系视域中,艺术即媒介。一方面艺术作品在建构过程中,让地理环境进入到作品之中,形成了艺术的鲜明个性之——地域性。另一方面当艺术成为人与环境关系的媒介时,在地化成为艺术创作和产业的策略,为经济增长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文脉不断,与该时期社会各界对书法艺术传承与传播的重视密不可分,其中,媒介活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民国报刊中关于书法的记载比较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媒介视野去观察书法艺术的良好视角。另一方面,民国时期出版的书法图书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满足各界对书法图书的需求,并积极利用媒介刊发广告和推介文章。通过考察民国时期书法艺术与媒介活动的互动关系,可以发现
说图(Ekphrasis)是言语呈现图画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要达到心理视觉效果,是一种注重内在审美效果的虚拟跨媒介叙事活动,它在文艺实践上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阶段,都与媒介发展有密切关系。浪漫主义说图突破了古典图说的摹仿再现观念,展现了虚构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奠定了现代说图的基础,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说图提供了非再现理念。浪漫主义说图观念的转型既与浪漫主义社会文化有关,
1927年由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歌曲《毛毛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在上海诞生,迄今已走过了近90余年的历史.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受众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音乐文化形式之一.流行音乐由于其自身的属性,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传播媒介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20年代末,简谱、五线谱等记谱法已经在中国社会广泛开展.众多音乐刊物出版与发行.舞厅、酒吧、咖啡厅等
全面抗战时期的晋绥边区,将革命与戏剧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戏剧运动,为革命与社会变迁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尽管全面抗战初期,边区的戏剧、剧人与民间艺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但经过党政军的革命化改造后,封建传统思想下的剧人与民间艺人以及剧团,让戏剧焕发出时代价值。尤其是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边区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与农村,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让戏剧从“酸曲
诞生于近代报刊媒介环境和新文化运动潮流中的《美育》月刊,旨在以艺术教育为途径来完善、充实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来改造社会。同时,它又以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形式极尽所能为当时的艺术教育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与交流平台。以艺术教育传播的视角对《美育》的撰稿者群体、艺术教育传播活动以及《美育》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窥见当时的艺术教育状况。可以说,诞生于19世纪末的我国近代艺术教育,一直是发展较为缓慢的,直到《
会议
会议
从艺术理论史上看,关于艺术特性或艺术本质的追问与思考,有许多不同的思维路径与思考方式,大致上可以将其划分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这两种主要范式。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本质主义不断遭至人们的质疑和反对,由此形成了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反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本质主义始终执着于寻找事物的共同性特征或普遍性本质规律不同,反本质主义强调多元差异,反对单一共同,认为对艺术不可能进行本质规定,致使当代艺术理论进入到本质主
“电影美学”概念的紊乱由来已久,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中受到大量“泛美学化”现象冲击的因素。特别是将“美”、“美的”、“审美”与“美学”混为一谈,不仅在电影美学研究中常见,也致使传统美学界乃至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很大影响。今天,“泛美学化”现象已无处不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不过,它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意义,消解了深度,但也助推了电影的工业化、数字化发展,使得电影的音画效果更精致、更奇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艺术美学在中西古今撞击交汇的特殊历史图景中,所创化涵成的系列概念范畴、学说命题、思想精神等,体现了中华学术文化独特的人文性、泛审美性、诗意性、践行性等特点,是世界人文学术景观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学理和方法、理论和思想,对于当代中国艺术、美学、文化等建设和中西文化文明的对话互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独特的启益。我们应在加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推进相关优秀资源的对话传播,推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