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浙江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校园安全更是被全社会所关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教育活动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防灾减灾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学习时间被统考科目瓜分,学校防灾减灾教学器材有限,没有防灾减灾活动的场所,无法正常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学生从小接受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加强对学生防灾减灾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健全防灾减灾管理组织,完善防灾减灾制度把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营造浓厚的崇尚科学的校园防灾减灾氛围,认真办好"防灾减灾日"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活动的意识和提高应急逃生能力。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和红领巾电视台,引导学生阅读防灾减灾类科普图书。教师的加强辅导与指点,使学生学会遇到灾难逃生和减少损失的措施。学校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室,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学科渗透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校园气象知识竞赛结果的"大数据",在表现出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气象科普知识这一事实之外,也能暴露出一些校园气象科普教与学方面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以气
在灾害应急法治中,建设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弥足重要,尤其是社会组织主体的扶持与培育,是推进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在社会风险持续加大,变动风险因
会议
地层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成岩过程是当前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前缘领域,对于深入了解油气储集空间孔隙发育机理和预测深层-超深层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
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重大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成灾性强、防御难度大等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科普教育,常常通过
  无论是灾害教育,还是减灾教育,或是防灾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其本质、理念都应一样,即关注人的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他国经验的同时还得兼具本土特色。我国灾害教育的研
会议
  中小学校园是国家每年大量资金投入建设的国有资产,中小学老师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教育者。气象灾害则是无处不及,无人不害的自然灾害元凶。笔者通过中小学校园受气象灾害
  浙江省在全国首创以"政府补助推动+农户自愿交费+市场经营运作"为运作模式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具有保障对象广泛、保障程度高、农户负担低、理赔标准明确等特点,取得
  从海南省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公众满意度、应急水平、应急资金透明度、应急宣传等方面对公众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海南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公众评价的总体满
  贯彻绿色重建,灾区重建中统筹地质、地表、植物、水气、自然能资源的使用与保持,避免重建中的再次长久性破坏,为灾区的恢复发展保持好绿色资源。保证重建建筑的各项性能,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