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佛寺茶榜考论

来源 :茶·文化与产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w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榜"一词,屡见于清规.茶榜本为寺院重大茶会之例行故事,中古寺僧尽人皆知.惟去古日远,今人于此多不甚了然,故不揣辞费,采撷遗文,佐以图画,略为考释如下:论题和材料之界定本文所据清规,主要为以下几种:《禅苑清规》:十卷,宋长芦宗赜撰,完成于崇宁二年(1103年),故又称《崇宁清规》,是现存丛林清规类书中最古的一部.现存有南宋嘉泰乙卯年(1202年)虞翔再刻之《重刻补注禅苑清规》,收在《卍续藏》第一一一册.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叙述对三个试验区域的银杏树施用浒苔生物有机肥,并划定对照组不施肥留用,经过自然降雨和生长期,采集试验对照组和处理组叶片取样进行鲜重、干重的称重,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分析浒苔有机肥对叶片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暧,云南省连续三年干旱,造成园林苗木的严重损失.如何抗旱保墒也成了大家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了探索出安全、环保、低成本的抗旱保墒技术.本文作者于2016年3月做了一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浇水后锄松表土、覆盖枯枝落叶及覆盖薄膜的地块或植物,保水效果要明显优于不做任何处理的地块或植物;而覆盖枯枝落叶和薄膜的又要优于锄松表土的地块或植物.总体来说本文作者更推荐用覆盖枯枝落叶,因为
2015年冬青岛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低温,园林绿地内的多种植物遭受冻害.春季植物萌芽前对受害园林植物进行了分级,并对受害植株实施了适度的养护办法,为今后园林植物冻害管控提供参考.
陆羽《茶经》"七之事"章列举晋代饮茶人物,其中有"敦煌单道开".因为慧皎《高僧传》载有单道开事迹,所以吴觉农《茶经述评》、陈椽《茶业通史》等,将单道开列为佛教饮茶的代表.近年,茶禅文化研究兴起,有人据佛教文献"编菅为禅室""禅于其中",而视单道开为茶禅修行先驱.单道开究竟是不是佛教徒?他与饮茶有无关系?下面予以辨析:一、单道开不是佛教徒而是道教徒,二他饮的是酒而非茶。
荣西(1141-1215年),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自幼出家为僧,享年74岁.在中日禅茶文化发展史上,荣西是一位杰出代表.为探究佛学新思想,南宋时荣西曾两度来中国禅院修佛学法、习茶悟道,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日本临济宗初祖和"日本茶祖".
茶仙卢仝出生在唐代宗大历十年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卢从愿是唐太宗的罩金瓯宰相,祖籍河北范阳,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卢从愿是卢昶的六世孙,家自河北范阳迁徙到河南临漳.卢从愿在唐代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山南黜陟巡抚使、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迁豫州刺史,召为工部侍郎、尚书左丞、中书侍郎、金紫光禄大夫,以工部尚书留守东都,数充校考使、绛州刺史,迁太子宾客、河北宣抚处置使.开元末,还授吏部尚书致
在中国茶界、中国佛教界,尤其是研究茶史与佛教传播史的学者中,往往疑惑于其中一个人物突兀地出现在历史上,这就是被茶界人士普遍认知的"植茶第一人——吴理真".2009年笔者撰《蒙顶植茶人物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一文刊于《茶叶》杂志第4期,指出吴理真不是西汉人,是南宋僧人,其功绩主要是求雨显灵,而不是植茶第一人,蒙顶植茶人物的身份演变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2011年被宁波竺济法先生鉴阅.尔后,在竺
2012年7月31日,换组与田导分组在登封会合.8月1日,来到会善寺拍摄禅茶和武术表演.万里茶路从湖北、河南交界处襄樊、社旗开始,即有对周边地区小的网络分销经营,比如往社旗西边的淅川地区,那里至今也还留有东茶西运的荆紫关码头.各路商队的主流大部队自社旗继续往前,经临汝往洛阳,而其中又有一小部分经登封往开封等地.介绍了登封会善寺的禅茶文化、武术表演等。
概说宋代宗赜禅师辑编的《禅苑清规》,是对唐代百丈怀海制定的《古清规》的第一次整理编辑,不但保留了《古清规》的相关内容,也将宋代丛林禅寺制定的"丛林清规""禅林日用"等收集进来,可以看作是宋代禅寺的"清规总编",对于我们研究宋代禅寺茶汤煎点礼仪以及煎点用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正如宗赜禅师在序文里说的:"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于见闻,悉备陈于纲目."所以禅门清规中记载的茶汤煎点之事,以《
绪论谈起佛教茶礼,本来没有太多资料可借鉴,只能从一些祖师大德语录里找到一点典故,还有就是禅宗公案里的一些了.如百丈怀海禅师、赵州从谂禅师、大慧宗杲禅师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禅师,如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等.自唐朝开始,至今佛教茶礼的完善,以及在历史中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延续着茶禅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随着历史发展,吸收与汲取更多养分后,所产生的新的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