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Viewer辅助直视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2002c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三维可调微创拉钩手术系统(3D-Viewer)辅助进行直视下腰椎后路微创手术的方法和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腰椎疾患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3D-Viewer系统下手术)与传统组各42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尺骨短缩截骨矫形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至2015年我科收治用尺骨短缩截骨矫形治疗尺骨撞击综合症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其中由于外伤原因引起的6例,没有明确外伤史的11例。
目的 观察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此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09年间收治单节段腰椎间隙感染患者17例,采用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24~41月,观察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ASIA分级、V
Objective: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is major complication of total jointarthroplasty (TJA), and continued controversy exists regar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VTE. Moreover the r
目的 回顾总结四肢大血管损伤的诊治体会。 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车祸及机器挤压伤导致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随之增多。处理不当轻则导致截肢残废,重则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创伤外科的高度重视。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收治四肢血管损伤60例,经采用血管直接吻合、修补及血管移植等方法予以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的:LKB1被认为的新的抑癌基因,和肺癌、肠癌、肾癌等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LKB1基因含有10个外显子,其中9个为编码外显子,这9个外显子都存在多个与疾病相关的突变位点.也有人报道LKB1与骨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在小鼠中敲出LKB1可以导致小鼠的生长板区域有软骨肿瘤的发生.本研究的目的探讨LKB1基因与人软骨肿瘤的发生是否相关.
[目的]比较单半径与多半径设计的高屈曲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短期预后。[方法]前瞻性研究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单膝高屈曲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半径假体组(StrykerScorpioNRG)50例,多半径假体组(ZimmerNexGenLPS)50例,手术均为同一手术医师完成。
目的:血管损伤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早期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骨盆损伤的严重程度是预测血管损伤的重要指征,既往研究发现血管损伤不仅与骨盆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还与骨折部位位移相关,明确周围结构致伤情况与血管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血管损伤准确预测,因此,通过实验方法研究骨盆在载荷冲击下骨折过程对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索认知行为治疗(CBT)方法在青年亚急性单纯机械性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项目为前瞻性研究,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中征集符合条件者纳入研究中,收入条件包括:既往体健的25-35岁者、主诉孤立性腰部疼痛4-6周、有明确的姿势或运动诱发史、未经医源性或药物治疗、无神经症状及神经病史、X线片及CT未提示腰椎局部结构有明显异常、Waddell征0~2/5、Si
目的观察我们发明的新手术:部分带阔筋膜张肌骨膜瓣移植治疗青壮年、儿童股骨颈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治疗的20例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患中,9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3例伴股骨头坏死者.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9~47岁,平均23.9岁;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伤11例;受伤至治疗时间3天~24月,平均1.8月.
目的探讨利用自制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经皮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15年1月,借助自制的缝线引导钳,通过小切口经皮微创缝合技术治疗15例新鲜跟腱断裂病人,术后6周穿戴行走靴下地行走,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9~51岁,平均36.4岁;其中13例术后获得5~12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