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PVS复合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固体电化学能源装置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了聚苯胺/聚乙烯磺酸盐(PAn/PVS)复合修饰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对抗坏血酸(AH<,2>)的电催化效应.该膜电极性能稳定,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效果好,在抗坏血酸浓度为10<-6>~5×10<-3>mol·L<-1>范围内,催化电流与AH<,2>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选择了3种不同的商品化石墨粉及1种中间相微碳球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对其微结构、相组成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其中两种粉料主要以六方相为主,而另外两种石墨粉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O材料,并且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水热合成的相关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反应物物料配比和反应介质的pH值(LiOH浓度)均对产物有影响,但前者的影响程度
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充电到不同电压的商品LiCoO和经过纳米表面包覆改性的商品LiCoO正极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电解质溶剂分子在电极材料上
利用溶剂共还原的方法成功地在碳基材料,如中间相碳小球MCMB、球形硬碳HCS的表面均匀地钉扎纳米合金颗粒,形成碳/非碳纳米复合材料.钉扎在碳基表面的纳米合金颗粒粒径约为100
文章介绍了中国固态离子学发展的历程,指出了固态离子学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固态离子学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究方向及应用.
采用多重交叉策略和多重变异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建立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模型,并就编码方式、遗传策略等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方法估算精度高,
直接将LiMnO与CoO发生高温固相反应,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法测试了反应产物LiCoMnO(x=0.1、0.2、0.3)的电化学性能,利用XRD及Rietveld精细XRD技术研究了产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制备了E51-PEO400-NaSCN系统IPN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薄膜,用阻抗谱法测量了薄膜样品的某些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随外加电场E的大小而变化,E很小时,电导率
在磁场中制备了含NaI盐的环氧树脂-PEO400系统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膜,测量了样品在不断固化过程中的霍尔效应,并计算了相应的霍尔系数.实验发现,在磁场不变的情况下,霍尔电压的
在加电场和不加电场的条件下制备了含分散第二相AlO的E51-PEO400-Na-SCN系统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膜,并用阻抗谱法测量了样品的离子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加电场情况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