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昌37井完井工艺技术

来源 :第八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81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吉林油田伊通地堑昌37井油基钻井液和基底花岗岩高压气层研究应用了裸眼完井工艺、驱油加重前置液和高温微膨胀防窜水泥浆技术。在完井工艺方面使用了美国威德福公司的完井工具,采用了双凝水泥浆结构固井工艺。室内进行了水泥浆稠化、失水、稳定性、强度发展等一系列实验研究。针对油包水钻井液完井采用了YJC驱油冲洗液和DG180加重隔离液,提高了顶替效率,确保了固井质量。
其他文献
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中,可控偏心器的液压定位系统是一项关键技术,需要上千米的井深条件下,达到预先设计的定位精度,实现工具旋转导向功能。通过对原有设计的改进,提出了旋转导向可控偏心器液压定位系统的改进设计,实现了双向控制的功能,对液压传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SIMULINK中的SimHydraulic模块能
在分析水力脉冲与空化射流调制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水力脉冲与空化射流耦合的水力脉冲空化射流发生器,通过流体脉冲扰动和自振空化效应耦合,使进入钻头的常规连续流动调制成振动脉冲流动.钻头喷嘴出口形成脉冲空化射流,产生水力脉冲、空化冲蚀和局部负压负效应,从而提高井底净化和辅助破岩效果.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吐哈油田30多口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水力脉冲空化射流钻井技术对钻头类型、地层特性、钻井
近井壁孔隙压力与温度的改变直接影响到近井壁岩石骨架应力场。因此在井壁稳定性分析中必然要将其视为流—固—热三场耦合问题。本文利用较为成熟的流—固—热三场耦合控制方程,根据井壁稳定分析所要研究的对象对方程做必要的简化并结合与井壁稳定性分析相适应得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法求解方程,探究流—固—热三场耦合作用下的井壁稳定性问题,以期为解决油气井井壁稳定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塔里木盆地山前构造带钻井作业具有很大的风险。在具体阐述了塔里木山前分布及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调研,分析了塔里木山前钻井的主要风险,并将风险归类总结;为了降低该地区钻井风险,开发了塔里木山前构造钻井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围绕系统的关键技术,详细说明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这套系统经过现场初步测试,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PH9井是中山亭构造上的1口探井,该井在83/8in(212.725mm)井段的钻进过程中发现了非常好的油气显示.但在电测作业进行第六趟电测MDT时,测井仪器电缆被粘卡.在穿心打捞过程中,因为作业人员误操作导致电缆意外地从井口快速接头下端根部断裂.落井电缆总长度3000多米,仪器23.12m.现场紧急制作5种打捞工具,进行21次的连续打捞作业,共耗时13天,仪器和电缆全部打捞成功.通过详细阐述了电
天外天井口平台隶属于西湖春晓气田群,该平台的前期隔水导管曾利用钻井模块进行过打桩作业,但A6井的打桩作业与之相比存在其槽口内未预先放置导管,并首次尝试在不拆除顶驱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这样对井架、打桩锤的提升系统以及顶驱的保护考验加大,另该平台已有两年未进行钻井作业,项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较详细介绍天外天A6井的打桩作业过程,本次作业为今后天外天平台的打桩作业探索出了更为高效的施工工艺,同时也
对国外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国内主要院校和油田在废弃钻井液无害化处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大港油区钻井液完井液减排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气体钻井与常规钻井液钻井相比具有速度快、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等优点,但气体钻井结束后井眼在由气介质条件转换成液介质条件过程中,由于转换的钻井液性能不适应干燥的井下条件,转换工艺技术不合理,出现了许多复杂情况或事故,使得转换时间长,气体钻井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针对气体钻井结束后转化成钻井液钻井的井壁稳定、井眼畅通和防塌等问题,从多年已钻的气体钻井中,根据现场实践,提出了气体钻井后转换的钻井液体系和气
超高压高温含硫气井完井试油技术一直是国内油气井测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川渝地区地层特点,在系统全面地考虑超高压高温含硫对完井试油工艺技术影响的前提下,以龙17井为例,采用力学分析的手段,综合分析了超高压高温含硫工况对套管强度、管柱结构、操作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成功完成了该井的完井试油任务,取得了完备的测试资料。
杨楼油田是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一个稠油油田,2004年投入注蒸汽开发,注汽温度350℃左右,截至2006年6月投产油井68口.累计发现套损井32井次,占总井数的47.1%,严重阻碍了杨楼油田的开发步伐.本文系统分析了地层剥蚀面、注汽工艺、固井质量、预应力工艺等相关因素对套管受力状况的影响,分析研究了导致杨楼热采井套管错断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对策.现场应用8口井,实施注汽三个周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