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生态安全研究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e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足迹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本文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2005-2013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9年来,河南库区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了0.063343gha,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0.77697gha且增长加速度在持续下降,说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库区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是好的.但由于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的过分索取,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扩大了0.713627gha,尤其2013年,河南库区人均生态赤字为1.471249gha,库区生态总体上还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其他文献
麦子和玉米是山东省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文学作品中的粮食形象富有大地伦理意蕴和审美价值.梳理文学家笔下的粮食书写,可以获得心灵关照和审美享受,加深对植物的哲学理解.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城郊)地区良好的原真生态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现代休闲活动,其开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民生和社会意义.以寿光市为例,乡村旅游的开展存在规模散乱、产品低端、服务环境不良等问题,应统一规划,开发中远程市场,创建品牌产品,提升可进入性.
为科学编制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本研究在继承江西省原"三区"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按照统筹考虑水土流失现状防治需求、与已有规划成果相协调、集中连片、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以及等级从高等原则的要求,采用"2+1"和"双达标"的模式,复核划分确定了10个江西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地总面积66562.6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根据浙江省水土资源现状及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概念,并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划分为山地生态修复区、农林地水土流失治理区、人居环境整治区和河(库)滨带防治区等四个功能分区,初步构建了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水土保持措施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金华市区为例,提出了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划分遵循的原则、分区指标与具体范围及详细规划措施,指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是水土保持法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其合理的划分是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定后,应制订相应的配套规章管理制度,保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新疆各地州市,大多团(场)处在河流下游、沙漠边缘和边境线上,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依据水土保持区划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对兵团进行水土保持分区,结合兵团区域现状,对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布局,提出"一线,两圈,三带"的水土保持战略格局,研究成果为兵团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
在经过近10年的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治理,丹江口库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已从防沙固土逐渐发展为集面源控制为一体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治理措施缺乏科学的布设,统一规划以及有效的效果评估.本文在分析了丹江口库区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分级治理思路、措施布局和技术要点等3个方面对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本文介绍了头道沟流域石质山区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其特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创建沟壑多功能特色治理开发模式与当地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当地建设景观步道、凉亭、塘坝营造出大面积水域,使当地生态景观得到改善;②特色治理与传统综合治理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在沟壑的纵向布局上从沟头到沟道的沿线步步设防、层层拦蓄,在特色沟壑治理的同时,大搞了传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坡面水土保值工程
本文通过座谈、入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近几年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试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为全省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参考.指出坡耕地是云南省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省耕地比重大,直接关系全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控制云南省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水患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山区粮食生产、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建设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上游地区旱冬瓜林、示范林、桉树林、果园和云南松林五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纤维素分解作用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生化作用差异显著,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同时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生化作用特征可作为评价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