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8p23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2年医学遗传学年会暨全国第十一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染色体8p23.1异常结构的位置和成因,分析该区域拷贝数变化与临床表型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SNP芯片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荧光定量PCR及测序验证芯片结果并检测周边热点基因,明确相关片段拷贝数变化区域的位置,对父母相关区域进行验证以明确异常片段来源.根据检测结果在类似病例中进行筛查,在正常人群中进行比对.结果 患儿染色体8p23.1处有一个158kb的部分单体,SOX7基因检出扩增.其母亲检出8p23.1部分单体,SOX7正常.在50例病人样本中检出2例SOX7扩增,其中一例有同样的部分单体.正常人群8p23.1区域拷贝数有不等的扩增(多态性).结论 由8p23.1部分单体诱发的SOX7基因扩增是患儿异常表型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所知,该核型与已报道病例相比有明确不同,为首次发现.
其他文献
目的 溶酶体贮积病至少包括50余种,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酶活性测定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至今国内缺乏常见溶酶体贮积病发病率及疾病谱相关资料.通过对610例溶酶体贮积病高危患者的酶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华南地区溶酶体贮积病的疾病谱,提高临床医生对溶酶体贮积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达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目的.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7月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代谢科对610
目的 探讨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分析1例经基因诊断为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尿有机酸分析、血浆酰基肉碱分析以及对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S)基因各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结果 1岁男性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后出现精神运动发育倒退,伴抽搐、肌力低下3个月.精神运动倒退表现为,颈向一侧歪斜,逐渐加重,出现抬头无力,扶坐不稳,手不会抓物.患儿为第二胎第二产,于孕39
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及G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总结3个DRD家系共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GCH1基因检测;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起病年龄为15.25±5.62岁(9-20岁),均以双下肢僵硬、抖动起病,随病程进展其中3例出现有双手抖动症状,1例患者出现全身扭转,1例患者合并有斜颈,4
目的及背景 通过临床不同背景的骨骼发育异常患儿基因突变检测,建立骨骼异常的产前基因诊断体系.骨骼发育异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出生缺陷,常以四肢短小为主要表现,涉及头面部、脊柱和关节等多种畸形.骨骼发育异常胎儿的出生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遗传背景复杂,致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产前诊断阻止重症患儿出生是目前首选的预防措施.材料与方法 本文分析了15例超声初诊为骨骼发育异常的胎儿,根据孕周,抽羊水或
会议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in Kawasaki disease(KD).Methods This study inc
目的 了解中国中南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DNA测序等技术,对中南地区汉族人群483例帕金森病(PD)患者及498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rs4334089及rs731236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有关已知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并通过比较各多态性在PD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
目的 对Huntington舞蹈病一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和诊断,为研究舞蹈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收集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以及羊水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Huntington舞蹈病致病基因HTT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区域的检测,确诊了家系中一早发型舞蹈病患者Ⅳ4(CAG重复数为66),检出了一名携
会议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PKD1基因是ADPKD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对ADPKD家系中的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可防止该病患儿的出生,降低该病发病率.我们应用PCR技术扩增与PKD1紧密连锁的4个微卫星位点(KG8、SM6、CW2、AC2.5)对
会议
弓形虫感染与出生缺陷关系密切。除直接影响儿童智力外,弓形虫脑病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以及致病过程中,众多棒状体蛋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特异性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6(ROP16)可快速侵入宿主(人)细胞核内,但是入核后如何影响宿主细胞的功能却未明了。本研究应用串联亲和纯化结合蛋白质谱技术鉴定了与ROP16相互作用的人体核蛋白,结果发现:(1)ROP16可与核纤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影像及基因突变特点,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三个结节性硬化症家系的临床资料,用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基因突变.结果 三个家系先症者均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就诊,同时伴有精神发育迟滞、自闭倾向、皮肤白斑脱失.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颅内结节性钙化点,脑电图检查可见棘慢综合波,尖波.家系1三代患者均有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TSC2基因分析示c.1444-2A>C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