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发展

来源 :中国博物馆协会城市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根脉,是城市特征的体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当前城市记忆既面临着破碎断裂的严重威胁,也面临着重新梳理整合的难得机遇。通过新型文化遗产调查、动员社会参与、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促进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同时也是延续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化、塑造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通过对城市文化概念的理解,分析城市记忆、城市景观、地标性公共艺术、城市视觉形态等元素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结合国内外城市在展现城市文化方面值得借鉴的实践方法,探寻
  1932年开馆的上海通志馆资料历经曲折,现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笔者对这批资料中的法文旧书和部分通志稿资料进行梳理。法文旧书上的藏书章,为上海通志馆资料的渊源和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记忆,如何在博物馆视野下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新型而重要的课题,关键点在于非遗保护传承一方面离不开对产品征集、收藏、展览,一方
  长沙,自古就是一座崇尚妆饰的城市。长沙历代妆饰文化,整体上具有清秀素雅、追求创新的特点。从长沙市博物馆藏数量颇多的妆饰文物可以看出,清代长沙民众日常妆饰具有四个特
会议
  城市水文化,是城市中与水有关的文化,即水与城市关系的文化。城市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城市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人们对城市治水、管水、用水、
  城,从无到有,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发展演变,再由功能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演变又是上千年的历程。以古城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腹地,其发展演变史可以作为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典型代表,经
  城市与城市中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类型中比较常见,本文从生态环境、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方面讨论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对文化遗产的原状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
在哈尔滨的城市史上,深深镌刻着"俄侨"的文化印记.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和运营,俄罗斯侨民大量涌入,使得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生了全面变化.这一
  城市发展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民间工艺与习俗等,这些丰厚的历史积淀加在一起便形成了城市的记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的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博物馆在储存城市记忆方面的弊端不断凸显。如今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在城市记忆储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从数字化方面对保存城市记忆的方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