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门式刚架风致极限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试验与不同规范风荷载下的安全性比较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accp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浙江沿海某既有双坡屋面轻钢门式刚架工业厂房为例,分别按风洞模型试验数据、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和美国ASCE7-05规范取用风荷载,采用精细的板壳有限元方法对厂房中的不利刚架进行了考虑弹塑性和大变形的非线性极限分析,获得了刚架在不同工况下的抗风承载力冗余系数和达到极限状态时的风致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该刚架虽满足风洞试验风荷载和我国相关规范风荷载的抗风承载力要求,但考虑初始缺陷时的抗风安全冗余度偏低,若对比美国规范则不满足其抗风要求;有初始缺陷的刚架在强风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迎风左侧梁柱节点腹板部位的局部屈曲形态,而无初始缺陷时则表现为该节点处的材料屈服形态.
其他文献
输电导线在不同风场条件下的气动力特性比较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分裂导线不同迎风角、雷诺数下气动干扰屏蔽效应比较明显,一直是当前的热点研究课题.进行输电导线二维节段模型风洞测力实验,基于风洞试验结果,深入分析和探讨单导线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以及分裂导线气动干扰性的规律,总结了雷诺数、表面粗糙度、尾流干扰和湍流特性(包括湍流度及湍流积分尺度)对导线气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分析了4、6、8分裂导线不
为探究冷却塔群塔布置对整体荷载和结构响应的不同干扰机理,通过刚体模型风洞试验和相应的结构动力计算,并以风压分布模式与对阻力系数CD和子午向拉力FT的不同影响为基础,对两者的干扰机理分别进行了分析.表面风压的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三类:即前塔遮挡效应、侧后塔的吸力效应以及前塔和侧前塔的尾流涡激效应.这三种干扰效应CD和FT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阻力系数CD主要受迎风区和背风区风压影响,所以前塔的遮挡效应和
以西藏迫龙沟特大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峡谷风下窄幅斜拉桥颤振性能并从颤振导数和系统阻尼角度分析了不同风攻角下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临界风速的变化特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峡谷地区的桥梁,作用在桥面高度处的风可能存在较大攻角和偏角,其中攻角可能远远大于规范建议值;对于迫龙沟大桥原方案,在-3°~3°风攻角范围内颤振临界风速低于颤振检验风速,但在大风攻角下颤振临界风速高于颤振检
本文以强风区某工程拌和站储料罐为背景,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应用商用软件FLUENT,对强风区拌和站储料罐单罐及多罐串并列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间距下并列排列储料罐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拟合公式,利用升力系数功率谱曲线对储料罐的涡振性能进行分析,讨论了涡振发生的可能性,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中储料罐的抗风具有指导意义.
以主跨1650m的浙江舟山西侯门大桥为例,设计大比例节段模型同步测振测力试验,利用弹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中央开槽箱梁断面发生扭转涡激共振时的扭转涡激力,通过将测试得到的涡激力施加于节段模型,反算得到节段模型的扭转涡激共振响应,比较计算扭转涡振响应与试验实测扭转涡振响应在时域和频域内的性质,验证了试验测试涡激力的可靠性,其次,讨论了扭转涡激力的时域、频域特性.最后,还利用Scanlan经验非线
本研究主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仿真即将兴建建筑物之风环境对于行人舒适度的预测分析;主要选择台中市七期重划区与台北市中山区.在数值模拟方面:采用标准紊流模式(Standardκ-ε)、经修正紊流模式(Renormalization Groupsκ-ε)、LES(large eddy simulation)进行模拟分析.台中市七期重划区,数值模拟分析与风洞试验结果相互比较:(1)
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是风荷载基本的特征之一,在进行结构抗风可靠性分析时,需要先求得建筑结构所在位置处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函数.本文针对极值样本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的实用统计分析方法,假定任意给定风向上的风速符合某一概型分布、风向间的关联用风速资料的相对发生频率反映、不同风向间的概型参数及频率分布的变化满足谐波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风速风向资料的极值样本可以得到一个能够反映任意方向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函数.然
在强风作用下,高层建筑受到的风荷载可以分解为两个水平方向和一个扭转方向的荷载分量,进行结构荷载分析时应该同时考虑这三个方向分量的共同作用.但风荷载三个方向分量不可能在同一风向工况下在同一时刻达到最大,因此等效静力风荷载(对应于最大荷载效应)存在一个组合的问题.基于对现有几种高层建筑等效静力风荷载各方向分量组合方法的对比研究,本文在改进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更经济的组合
大跨度悬索桥属于空间柔性结构,对风的作用十分敏感.因而抗风问题的解决关乎大跨度悬索桥建设的成败.传统的桥梁风致响应方法往往为了简化,将桥梁基础视为与地面刚性连接而忽略了桥梁基础在与土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变化,并对没有吊杆的边缆只用一个单元对其进行模拟而忽略了边缆振动形态的影响.故本文以舟山西堠门大桥为工程背景,在传统桥梁有限元模型基础上以土弹簧来模拟西堠门大桥桩-土共同作用效应.同时在生成主缆的
以准平板断面为例,研究了在通过节段模型测力试验识别气动导纳时考虑模型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影响的修正方法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主要工作有:(1)推导了节段模型测力试验中天平测得的模型总抖振力谱(包含了模型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的影响)和模型截面分布抖振力谱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考虑模型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影响气动导纳计算公式;(2)在同济大学TJ-2风洞中进行准平板节段模型的测力和测压试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