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期的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以首都图书馆建设《国韵京剧--梨园弟子》专题片为例

来源 :国际“城市记忆”与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深入开展,以文献为基础,进行传统文化的视频影像拍摄,已经成为全国很多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关注热点和重要项目.各地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搜寻当地的特色文化,建设制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视频资源,大大丰富了地方特色资源平台及各公共图书馆的视频资源库.
其他文献
中国一直十分重视地方志事业.地方文献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之一,也是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的一部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地方志的收集与保存、研究与学习、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地方志新志的编纂工作,还是旧志的整理工作,仍然离不开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地方志作为史料,也可以不断补充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图书馆和方志办应该扩大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地域文化建设做贡献.
北京人物传记类工具书是北京地方文献工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查考、研究北京人物及北京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择要介绍了一些北京地方文献人物传记类工具书,它们是治学北京地方文献的案头必备.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广西桂林图书馆“桂林e文化”建设的工作实际,针对地方文献数字资源整合机制、利用提升的工作经验,对“互联网+”时代下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进行探索与思考,并做归纳与整理,为研究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并最终实现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广泛利用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以天津图书馆为例,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做一梳理,主要从馆藏特色、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就不足之处及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展望略作阐述,与同仁探讨,试图摸索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地方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记载地方历史、弘扬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应加快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地方文献的建设道路,规范地方文献管理,体现地方文献价值,使其成为促进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模式中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理念.在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特殊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多源流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其发展中必须要面临的若干问题:对于老年读者从接受程度上的考虑;图书馆地方文献从业者自身专业素质上的挑战.探讨了“互联网+”模式的大背景中,图书馆地方文献从服务渠道、服务资源、服务产品和服务组织的创新与转型思路.提出了“互联网+”趋势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要
地方文献是研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青岛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为例,从地方文献资源征集与建设的意义、地方文献资源工作体系、地方文献征集和宣传渠道、开发、研究地方文献资源,树立图书馆的品牌意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有助于了解当地历史和现状,构建适合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法律保障,本文力图从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当代解读及生成的社会文化机理分析入手,探讨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原则、方法,征集人员素质要求和技巧培养,以及如何对待和征集特殊地方文献等问题.
琼剧文献资源内容丰富,是海南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曲资源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藏,其传承保护与利用意义重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在分析琼剧文献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琼剧文献资源的利用与传承的必然性与意义,并探索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开发利用琼剧文献资源的新思路.
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文化艺术及文献收藏价值,是图书馆重要的特色馆藏资源.文章以桂林图书馆为例,调查了绘画作品特色资源收藏的现状,分析了绘画作品收藏中一些好的做法或存在的不足,思考如何把绘画作品特色资源收藏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