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第六届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生地加黄酒拌匀置于密闭的容器隔水蒸至酒尽,显乌黑色光泽而成熟地。熟地黄为"壮水之主",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为苷类、梓醇、糖类、氨基酸及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对造血系统、免疫、中枢神经系统、抗衰老等方面都起作用:1、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熟地可以通过提高c-fos、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海马的表达,降低脑内铝离子的含量而维持GLU/GABA系统正常,改善中枢胆碱系统功能,从而改善学习记忆。
其他文献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根茎,知母中主要含皂苷,知母皂苷和知母皂苷元均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知母具有抗菌解热、降糖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神经体液调节以及保护脑缺血等多项作用。其中知母及其有效成分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抗痴呆,改善脑功能衰退。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是以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认识、思维、情感、人格、行为和语言等高级神经机能的全面衰退为特征,典型症状表现为痴呆、失用和语言障碍等。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及技术手段,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治疗该病仍未获满意疗效。当归芍药散是中医传统名方,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全方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和泽泻6味中药组成,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痛"、
补益药又称补虚药、补养药,其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补虚扶弱,一般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的作用。随着补益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在脑中风疾病中的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脑中风是一种临床多见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脑缺血或出血性脑损伤,病理基础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是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而补益类药物在免疫系统、循环系统、
目的 比较甘露消毒方全方与总苷类、总黄酮、总生物碱及总苷元等有效部位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探讨现有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能否适用于中药复方多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行为判定.方法 制备甘露消毒方全方及各有效部位浸膏,灌胃给药,取血测定药时曲线,用3P8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甘露消毒方总方及总苷中的连翘苷在体内药物动力学代谢过程为二室一级代谢,连翘苷药物动力学参数t1/2α为0.05861 h,消除半衰期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补气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在中国作为药物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古有"补药之长"之称,为历代中医最常用的扶正固本中药之一.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eeus (Fiseh) Bge.var.mongholieus (Bge.) Hsiao
黄精首载于《名医别录》,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气、补肾填精、生津止渴等功能;多用于治疗老年体弱及病后恢复期患者,对体虚、乏力、心悸、气短、口咽干燥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精药理活性广泛,包含黄精多糖及甾体皂苷等化学成分在内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抗病毒、降血糖等作用,能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干预鱼藤酮制备的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给药组,鱼藤酮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四组.淫羊藿苷(30mg/kg剂量)采用灌胃给药,每天一次.鱼藤酮采用皮下注射(1.2mg/kg/day).空白组灌胃采用等体积的双蒸水及皮下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0.2ml/100g).5周后,模型制备成功.透灌取全脑,通过络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检测鱼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是常用中药之一。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益气补中;桂枝、生姜温胖散寒;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缓急止痛。诸药共奏温和健脾,和胃止痛之功效。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是一种穿透胃黏膜及黏膜肌层的病变,在中医上归属为"胃脘痛"。研究表明,胃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对黏膜的破坏能力超过了黏膜抵御损伤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所引起的综合结果。
天麻提取物20C,其化学名称为2-[4-羟基-3-(4-羟苯基)苄基]-4-(4-羟苯基)苯酚,是从天麻(Gastrodia elata)中提取的单体,属于联苯苄型化合物.杀虫剂鱼藤酮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从而导致帕金森病样症状的出现,因此是一种常用来构建帕金森氏病疾病模型的神经毒剂.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价20C抗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凋亡
目的: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联合丙磺舒(probenecid) (MPTP/p)构建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来评价Rg1的药效,并且进行其机制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爬竿和转棒测试,评价小鼠的行为学变化;然后用westem blot的方法来检测小鼠黑质部位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水平及存在状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来检测小鼠黑质部位炎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