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逆变器三态滞环电流跟踪PWM控制研究

来源 :2007年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ng19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单相电压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电流跟踪控制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对三态滞环电流控制方法做了探讨,针对无源负载情况下出现的跟踪失败现象,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开关损耗最低为原则,设计出三态滞环电流跟踪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并自主研发了三相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系统装置,该系统基于高性能DSP F2812为核心的控制平台,采用调节电流方式线性控制最大输出功率,从而实现了最大功率点跟踪.此方法基于光伏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时dP/dV与负载电流I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的原理,有效地解耦了传统的电压控制功率方式的非线性问题,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应用同步电流矢量PI控制方法实现了并网电流闭环控制,采用双定时器方
电网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的开发适应了电网管理综合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的需求,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SP的Web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设计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远程电网数据的监控.本文针对该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电网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监控的实现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一种混合编码的新型遗传算法(GA)优化模糊控制器,算法同时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和控制规则,并根据模糊控制器的特点对编码方法、遗传算子和运行参数等进行详细的设计和改进,以求缩短编码长度,加快运行速度和提高搜索效率,最终获得具有优良控制品质的模糊控制器.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布尔代数已成为数字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基础.本文将逻辑代数中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进行拓展,使之适用与"异或"和"同或"的变换。
在传统的信号与系统理论中,对单边拉氏变换式和傅氏变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的阐述都是先根据信号的单边拉氏变换式在虚轴上的极点是单极点还是重极点分别得到不同转换式[1][2].笔者曾指出:传统转换关系式的表述不严谨,并提出严谨的表述形式[3].但该表述形式仍然依据信号在虚轴上的极点分类,并且由于公式中出现双重求和号,应用起来很不方便.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单边拉氏变换和傅氏变换转换关系的表述方法,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是不同于传统的Marx发生器的一种新型驱动源技术,不需要脉冲形成线,可直接驱动负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功率Z箍缩、强流粒子束、准分子激光和高功率微波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其产生大电流、高电压输出脉冲的技术途径,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基于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的大型装置,讨论了影响直
在确定发电机无刷励磁系统换相重叠角时,为避免繁杂的等效电抗测量计算,该文将此作为系统辨识的一个待估参数,从励磁发电机的互感自感交变的数学模型出发,克服一般的仿真方法直接给出交变的电动势,使模型更贴近实际,在算法上分解为状态方程模块和非线性模块轮流迭代求解换相重叠角,并与近似解析公式进行比较.经验证,仿真程序可以代替实际的无刷励磁模型,参与换相重叠角的辩识与可行的重叠值范围估计.文中在提高算法收敛速
随着大量的非线性负荷引起的谐波电流被注入了电网,对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谐波污染,无源滤波器通常用来吸收谐波源产生的谐波电流,由于其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无源滤波器在很多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了在电网中兼顾无功补偿时,无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为降低电网的谐波含量、提高电网供电电能质量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电压暂降信号的检测是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dq变换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而提出一种dq变换-综合求导检测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单相系统电压暂降的检测,也可用于三相电压暂降的识别;它能够同时消除由单相系统构造虚拟三相系统时产生的时延和分离dq坐标系下的直流分量时产生的时延,并且考虑了发生电压暂降过程中可能伴随的谐波的影响.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精度较高、
提出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并网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SVPWM新型逆变器的新算法.文中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结合BP神经网络的优点,构造了幅值子网络和角度子网络这两个子网络合成输出逆变电路三相桥臂起始导通时间值.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SVPWM逆变器新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