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纯锆材料拉伸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

来源 :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ence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工业纯锆R702试样的静力拉伸试验,采用谐振窄带和宽带两种类型的声发射探头实时采集声发射信号,通过分析材料承载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特征,获得了声发射特征参数——撞击计数、能量、幅度和峰值频率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利用模拟声发射信号测量了该材料中声发射信号传播的速度.材料的上述特征规律和波速基础数据,可为锆制压力容器的声发射检测数据分析、声发射源定位、损伤模式识别与结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EDS)等多种检测手段对4万立方制氢转化炉猪尾管断裂管组织、成分、断裂方式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找出爆裂失效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该猪尾管断裂方式为沿晶开裂,晶粒间析出碳化物(Fe,Cr)23C6,焊缝组织中含有过量铁素体.经分析认为焊接时工艺控制不当在高温区停留过久造成焊缝附近晶间析出(Fe,Cr)23C6,导致晶界贫铬从而产生晶间腐蚀,最终造成沿晶开裂.
重大活动中的汽车罐车安全保障与平时保障存在较大区别,本文从安全监察的角度,借鉴质量管理领域的理念,从"人机料法环管"等方面,尝试对重大活动中汽车罐车安全保障及监管技术展开研究.根据专项检查结果、事故隐患分析及常见事故分析,结合多次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经验,对安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编制了汽车罐车安保工作检查表,为建立长效安保工作机制提供基础.通过开展安全检查可以发现,汽车罐车总体处于良好
室温下,分别以2×10-2/s(快速拉伸)、5×10-4/s(慢速拉伸)应变速率对4mm、6.5mm和12mm厚的固溶态S30403奥氏体进行预拉伸应变强化.用XRD、SEM检测马氏体转变量和形态,并研究应变强后试样的显微硬度.试样发生3.5%变形量时,组织已发生马氏体相变,存在α-马氏体和ε-马氏体两种形态.随着拉伸变形程度增强,ε-马氏体量变化较小,保持在6.6%之内,α-马氏体含量不同程度增
对煤直接液化装置进行了RBI技术应用,分析了装置的损伤模式,计算了装置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装置整体风险水平较低,根据损伤机理及风险水平制定了煤直接液化装置的检验策略,并在腐蚀监测点布局提出了建议.
分析粉煤气化装置中存在的损伤机理,计算出设备的风险等级,基于设备的损伤机理及风险等级,合理安排不同风险等级设备的检验周期,对装置今后的运行、检验、维护提出指导性的方案和意见.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达到延长检验周期,降低维护检验费用的目的.通过粉煤气化装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装置中存在的损伤机理,计算出设备的风险水平.基于设备的风险水平以及损伤机理,合理安排不同风险等级设备的检验周期,对装置今后
TOFD检测技术在国内无损检测领域正处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对于中厚板对接焊缝检测具有明显优势。采用数控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开发研制了一种TOFD试块自动扫查调试装置.该装置摒弃传统了常规手动扫查架试块扫查方式的弊端,采用了"探头数控三维移动,多通道探头序贯扫查控制"的数控自动扫查方式,可对不同规格的TOFD试块实现100%扫查,从而高质量完成试块调试和工艺验证.经实验应用证明,该扫查装置可自动实现T
爆破片是目前使用的两类主要的安全泄放装置之一,其技术已成为流体压力设备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数据和试验结果,对通过爆破片的两相流压降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的主要参数包括质量流量、雷诺数、收缩系数、黏度修正因子,爆破片的尺寸和几何参数等,其结果与实验拟合良好,可在工程上达到相应的精度.
为实现射线图像复杂大背景下微小目标检测,研究在强噪声、大灰度梯度下微小缺陷的分割方法.在提出模拟人眼视觉的视觉扫描和中央周边差运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射线图像的视觉注意模型及其实现方法,以从射线图像复杂背景中分割出可疑缺陷区域,缩小图像数据处理量、排出射线图像其他部分的干扰.进一步提出基于视觉显著度和区域生长的微小目标分割方法,实现了微小缺陷的准确提取.在对复杂大背景X射线图像的实验中,准确提取出
超声波无损检测残余应力在许多案例中已经表明,该技术对于大多数材料都非常有效,在实验室条件下和现场真实结构均能实现残余应力的测量.使用该技术,可以多次测量同一位置的残余应力,例如研究服役载荷作用下的残余应力的变化或应力消除技术的效果.近期开发出一种无损测量残余应力和外加应力的超声波计算机控制系统(UCC).该系统包括一个带有传感器的测试元件,基本配套软件,一个先进的数据库和专家分析系统,装在一台笔记
补偿器作为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种类中的重要类别,因其具有良好的位移、应变补偿能力和降噪减震作用,在众多行业中均有广泛应用。通过对若干个奥氏体不锈钢波纹补偿器的失效实例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化学成分能谱分析、金相检验、晶间腐蚀试验等检测手段,揭示腐蚀、应力腐蚀、疲劳开裂等失效模式的特征和机理,对典型失效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类综合的基础上,从设计、制造、安装、试压和服役使用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