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与效率的经验研究:1996-2003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就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现象,从农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角度,结合1996-2003年的农业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考察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的要素产出比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给出我国近期农业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之所以自1996年以来连续多年处于较低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最近一段时期农业经济各要素的静态效率增长乏力,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业生产动态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所致.因此要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有效的增长必须加大农村农业生产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及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其他文献
针对实际需求,利用ORACLE数据库和开发工具开发了钢坯热送质量信息快速传递系统。确定了设计方案,配置了合理的网络拓扑,开发了系统应用程序界面,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热装热送效果,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及物流、质量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
针对钢铁企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发展进行了研究,对热轧生产计划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展开了分析与开发,提出了热轧生产计划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三个阶段,并就其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介绍。
以包钢无缝厂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为例,讨论了运用管理学、信息科学等手段使设备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简要介绍了制造执行系统及其功能,通过对国内几个炼钢厂制造执行系统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了炼钢厂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特点、网络架构设计和软件设计的特点,对炼钢厂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农户融资的来源结构、信用形式、使用结构及偿还本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民间借贷不规范,隐藏着巨大风险.为此,相关部门应从改革农村中的正规金融机构,提高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的可获得性;完善财政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以及建立农户征信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促进农村经济的
基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三省227份农民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目前农民对乡村治理绩效的评价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干群关系不佳、村干部不能有效完成其基本职能、村干部违法乱纪行为严重、农民民主权力得不到有效实现等方面.通过三个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发现,共同且显著影响乡村干群关系、农民权力实现的因素有:村干部基本职能实现状况和农民自身权力认知程度.因此,在普遍推行乡村自治的后选举时代,如何提高村干部基本职能实现状
我国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社组建后,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设置失衡、非资本寻租现象比较突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落实和"三会"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启动困难等.应该在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的基础和前提下,通过股权、组织结构、内部制度等设计,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发展的能力.
科技进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究水平与经济建设状况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供需间不协调.农业体制、推广服务体系和人员素质等因素,是造成科技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与农业科研开发间和谐发展的主要措施,在于深入进行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着力营造农村学用农业科技的氛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最终达到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目的.
本文在对我国农业公共投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C-D生产函数测定了各项公共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并做出简要的评价.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即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本文采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依据C-D生产函数,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普遍施行后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增长的源泉以及地区间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认为,要素投入中资本对农业增长影响最大,1988-2003年我国农业增长大约一半的份额依靠投入扩张获得,45.63﹪是TFP的贡献份额,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TFP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