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来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技术座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庆油田三次加密矿场实践为依据,通过对试验效果的系统评价研究,指出了三次加密潜力对象及其分布特征,提出了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搞清薄差储层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以剩余油综合描述为手段定量描述各沉积单元的剩余油分布特征、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的的三次加密调整方法、原则和程序,同时对大庆油田三次加密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三维压裂设计优化模型,对其特点进行了说明,并在实际中与以往的水力压裂模型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对其在水力压裂施工中的重要指导作用进行了论述.自1996年以来,针对全三维压裂设计程序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的适用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生产井压裂效果的同时,还在优化探井压裂施工规模、控制裂缝高度以及指导大型压裂施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压裂设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辽河油田实施滚动勘探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复杂油气藏勘探进入中高成熟期实施滚动勘探开发的工作思路、工作程序、配套技术及管理模式,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十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本文以在生产中普遍采用的现行工艺技术为基础,介绍了大庆油田原油集输处理系统的技术现状;着重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介绍了"九五"期间,在简化原油集输处理工艺和节能降耗科研攻关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与进展;根据"十五"期间油田开发生产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近期原油集输处理技术的发展设想.
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气藏属于深埋藏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侵蚀沟谷分布复杂、气层薄、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在充分研究控制气田成藏和储渗地质条件、总结开发评价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气田特点和开发难点,通过地质—地震—气藏工程等学科联合攻关,归纳总结出长庆气田靖边区下古气藏高产富集分布规律和开发井布井程序,且经1999~2000年产建实施证明,高产富集规律和井位优选技术思路和方法正确,经济效
本文介绍了大港油田公司面对严峻的油田开发形势和股份公司上市后的新体制、新机制及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完善系统建设,强化管理,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使工程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加强.以系统工程的组织形式开展工作,依靠技术工作,规模实施工艺工程,取得了规模效益;推进技术进步,先导试验具有潜力的先进技术,做好技术储备,充分发挥了工程系统在油田低成本开发中的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所属各类油气藏普遍具有低渗、低压、低产的地质特点,酸化压裂作为实现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以实现长庆油气田高效勘探与经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九五"以来长庆油气田大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九五"期间,通过深入研究与系统试验,形成了具有长庆特色的中生界油层压裂改造技术与古生界气层的酸化、压裂工艺主体技术,以靖安油田开发压裂、安塞浅油层压裂、底水油藏改造、下古碳酸盐岩气层
本文系统论述了齐40蒸汽驱的油藏条件、方案设计、实验效果,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试验中的经验教训.试验结果有力地说明了齐40油藏以及同类油藏蒸汽驱大有潜力,只要我们强化汽驱中的系统管理,就能取得可观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重点介绍近几年来大庆油田根据自身特点为适应油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管理方面所做的几项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下步采油工程还需要加强的几项技术管理工作.
本文总结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主体采油工程配套工艺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阐述了油田开发现状和"十五"期间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采油工程配套核心工艺技术的攻关方向及课题.
哈得4油田位于沙漠边缘,目的层为石炭系海相石英及长石砂岩,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68×10t,埋藏超深(超过5000m),构造幅度低(最大幅度小于34m),储量丰度极低(为46.1×10t),而且存在小于0.6Ω·m的低电阻油层,目的层之上存在厚度不等的玄武岩层,油田发现后被专家评价为边际油田.1998年,第一口发现井出油后,开发就早期介入,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加强项目管理,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采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