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深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及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区隧道地下溶洞、突水、突泥现象屡见不鲜,已然成为隧道安全施工的难点。研究地下工程超前预报技术,制定系统地施工、支护以及稳定性分析系统,为深埋岩溶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手段。利用理论分析、模型研究、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沪昆客专玉昆段上院隧道现场施工,对在复杂条件下的深埋岩溶隧道突水机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现场施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处理方案—监控量测—稳定性分析”的系统的安全施工体系,得出结论:(1)引入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薄板研究模型,研究了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薄板受力情况并得以简化,得出了岩溶区岩体发生拉剪和压剪破坏的水头压力临界平衡公式。(2)根据现场工程实际情况,对岩溶隧道裂隙机理进行了应用,验证了其合理性和适用性。(3)运用FLAC3D对隧道开挖至溶洞大厅的掌子面,开挖不同断面的应力、位移、塑性区情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初步确定了隧道支护参数,指导现场施工。(4)基于裂隙突水规律,制定了岩溶隧道防排水措施、超前小导管加固、基底加固处理措施施工方案,对地下溶洞突水进行了及时的治理,经过监控量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工程处理效果。
其他文献
以郭庄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钻孔电视和分段注水试验对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裂隙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裂隙倾角、宽度、钻孔深度—裂隙数量、宽度进行了数字化分析,并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裂隙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与相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裂隙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断发育,裂隙数量上升,且增加的裂隙以小角度、小宽度为主;上覆煤层裂隙数量与裂隙宽度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呈“波浪”型变化。
Along with the mining depth and ground stress increasing,the tunnel deformation and destroy become more and moreseriou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urrounding rock creep regulation and forecast tunn
针对大梁隧道工程地质特点,开展隧洞开挖后围岩大变形现场监测与分析,得知隧洞变形具有变形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和变形量大的特点,最大下沉量可达55cm,最大变形速率为1.69cm/天.通过开展岩石试样单轴、三轴压缩破坏试验,采用广义Hoek-Brown准则,确定岩体常规弹塑性力学参数;结合隧洞变形监测数据,将隧洞围岩视为具有弹塑性流变行为的连续介质,采用经验流变模型,开展有限元反演分析,得到岩体流变力学
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平构造应力高,施工期围岩的变形及稳定问题突出。结合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和围岩变形监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主厂房围岩变形最大,尾水闸门室变形次之,主变室变形最小,厂房上下游边墙位移随着厂房下挖逐级增大,在厂房中部下游边墙岩锚梁高程部位处实测最大位移为107mm;厂房边墙位移在墙顶和墙底较小,墙中部较大,上游
为研究地下厂房开挖卸荷损伤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加拿大ESG微震监测系统对围岩损伤动态实时反馈分析;基于开挖期间丰富的微震数据,针对主厂房下游边墙局部区域范围内围岩损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阶段,地下厂房开挖引起的围岩卸荷损伤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持续的开挖会导致临空面以里的围岩松弛损伤逐渐扩展,距离临空面较远的深层岩体损伤程度相对较小;对声波检测揭示的围岩松弛损伤开展时效性分析,结果
在传统的拱坝地质力学模型实验中,实验数据量巨大、纷乱、繁杂,很难实时处理;试验设计、实时反馈与结果展示中使用的反映坝体周围地质结构的2D地质图不够直观明了;而且实验数据的后处理过程也复杂、繁琐。总之,传统的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比较单一,无法实时、准确、直观的反映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浪费较多的物力、人力,这些都限制了地质力学模型实验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力学模型实验对数字化即可视化、
针对目前水库岩质岸坡成灾降雨过程研究未考虑岸坡地质结构特征的不足,本文选取3个典型水库岩质顺层岸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概率论、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推求降雨引起典型水库岩质顺层岸坡推力和抗力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式;基于MATLAB平台,编制典型水库岩质顺层岸坡成灾降雨过程的计算程序;最后,对三峡库区典型岩质顺层岸坡——千将坪岸坡进行成灾降雨过程计算,对比该岸坡失稳时的实际降雨过程和计算获得的成灾降雨过
针对边坡工程中锚杆周围岩土体强度的利用率低、承载力提高困难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新型结构,即递控式锚杆。介绍了递控式锚杆的组成和特点,借助于FLAC3D 系统研究了递控式锚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荷载传递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递控式锚杆能够较好地限制土体变形,加固效果明显;普通锚杆在会在滑面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递控式锚杆由于设置无粘结段轴力分布更为均匀,且无粘结段的锚杆轴力为常数,
深埋隧洞开挖形成的二次应力场与爆破开挖卸荷诱发的动力扰动组合作用,是导致内部围岩损伤破坏的主要原因。首先对深埋圆形隧洞开挖二次应力场进行分析,然后以溪洛渡水电站城门洞形导流洞上层中部爆破开挖为背景,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对高地应力条件下二次应力场作用下爆炸荷载和开挖荷载瞬态卸荷动力扰动诱发损伤区进行了计算,并基于实测的爆破振动速度资料对围岩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选比。结果表明,采用随动强化模型的计算结
应力控制型破坏模式是高地应力脆性岩体中开挖的地下厂房洞室群常见的破坏模式,洞周松弛区就是开挖爆破和应力控制型破坏模式的产物。初始地应力作为洞周围岩变形和松弛区形成的主要外因之一,是围岩稳定分析的基础。本文对几种常用地应力反演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介绍一种快速生成地应力场的方法,通过地应力反演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进行地应力场反演时,能较有效率的获得点逼近程度比较高且应力场分布规律符合常识的初始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