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源对自养绿球藻GIEC-38脂肪酸积累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全国研究生生物质能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氮源对自养绿球藻GIEC-38 培养的影响.在以传统的BG-11 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氮源的类型和浓度,比较分析微藻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积累和油脂变化规律,进而得出适合该微藻生长和胁迫其产油的最优氮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源的有效利用方面,该绿球藻对有机氮源尿素(CO(NH2)2)中的氮利用效率要高于无机氮源硝酸钠(NaNO3).在培养基缺氮的环境下,微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但是微藻的油脂积累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氮源为尿素且浓度为0.176g/L 时,培养周期为16 天时,微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4.58g/L,同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为:47.43%.氮源为硝酸钠时,在培养浓度0.75g/L,周期18 天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31g/L;在培养浓度0.5g/L,周期16 天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44.89%.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从病死的鹦鹉体内分离病原,并对其进行鉴定。从病死鹦鹉的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及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同时PCR 方法检测其荚膜血清型和基因序列型。分离菌在血平板上为透明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为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生化结果表明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等,硝酸盐还原阳性。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散养户越来越少,但由于跨行业养殖的剧增,疫苗免疫参差不齐,药物保健等许多方法的不正确,导致养猪业常出现混合感染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猪瘟与猪蛔虫病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给大家,为今后地方疫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预处理过程中物料的降解特性和预处理效果,分别对玉米秸秆进行复合菌预处理和自然堆积预处理,30℃恒温培养14d,对不同预处理过程中玉米秸秆的物料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对比研究发现:复合菌预处理和自然堆积预处理都能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预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素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自然堆积预处理过程中会经历长时间的酸化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复合菌预处理能加快秸秆的降解速率,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质能源的研究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随着生物质利用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发酵产甲烷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然而厌氧发酵过程的控制条件较复杂,受影响因素较多,往往会由于某一条件的变化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导致运行失败。本文主要综述了影响厌氧发酵的几种工艺参数,如氧化还原电位、酸碱度、温度、碳氮比、有机负荷等,以便对厌氧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和更高效的利
研究原料的粒径及研磨预处理对液化转化率和乙酰丙酸乙酯(ethyl levulinate,EL)得率的影响,在催化剂用量为10%,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60min,固液比为1∶15的条件下,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在高压釜中密封液化,粒径分别为10-40 目、40-60 目、60-100 目、100-200 目和大于200 目,以10-40 目为原始粒径进行研磨预处理,研磨时间分别为3h、7h 和1
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化学溶剂,广泛应用于有机、无机合成中;生物柴油是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离子液体催化油酯制备生物柴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在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对其作为催化剂、溶剂及催化剂载体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起到缓解能源危机、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同时作为新能源替代品的作用日益突显。目前生物柴油产业靠国家政策来短期支持,开发低成本、高催化活性、可循环使用的催化剂是非常必要的。固体碱催化剂具有高效、低腐蚀性、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具有工业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研发的制备生物柴油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进行概述,分析各种固体碱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及催化性能,并总结现今固体碱催化
为了探究镉(cadmium,Cd)污染条件下开发能源植物的可行性,以高生物量黍属能源植物柳枝稷和坚尼草为材料,温室中苗期水培试验,不同浓度CdCl2 处理,从形态、生长生理等角度,分析两种能源草对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Cd 浓度的增加,柳枝稷和坚尼草生物量和根伸长量均下降,经50 μmol/LCd 处理,柳枝稷根鲜重显著低于对照(P < 0.05).而坚尼草则在2 μmol/L Cd 处理时,根和
现今石化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危机,微藻作为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柴油原料。微藻油脂的制备和产率的提高是生物柴油工作中的关键步骤,所以该文章从藻种的选取、采收,微藻细胞壁的破坏以及油脂提取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了概述,比较了目前常用技术的优缺点。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四种能源草(杂交狼尾草,柳枝稷,芦竹,象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分析初步鉴定出其中的16 种黄酮苷,可以被明确定性的有槲皮苷和另外一种黄酮醇类化合物槲皮素.草样中,杂交狼尾草叶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9.18 mg 当量槲皮素/g 干重,杂交狼尾草茎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仅2.81 mg/g.研究结果为能源草天然产物提取和生物燃气联产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