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原理、设备与应用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医疗器械学术与产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GODWHB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击波疗法主要用来治疗运动系中的某些骨骼和软组织疾病,它是定位于保守治疗失败和开放式手术之间的一种全新疗法.其主要通过两种原理发挥治疗作用:一是物理效应,二是生物效应.冲击波治疗机主要由冲击波源、耦合装置、治疗床、控制台和定位系统组成.其中,冲击波源和定位系统是冲击波治疗机的核心技术.冲击波疗法的标准指征包括:①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②肱骨外侧上髁炎;③足底筋膜炎(足跟刺);④假关节.除了标准指征外,还对许多其他的矫形外科疾病正在进行ESWT相关的临床实验或进行ESWT的经验性治疗.如跟后刺、Haglunds外生性骨疣、肱骨内侧上髁炎、冈上肌腱综合征、跟腱痛、髌骨腱炎和缺血性骨骨头坏死估计也能够使用ESWT治疗.ESWT的禁忌证可由冲击波的作用方式推断出来.例如,当冲击波通过不同声阻抗组织的交界面时,会产生高机械负荷.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共聚焦内镜检查的上消化道正常黏膜表现。方法:应用PENTEX ISC-1000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先对受检者行全面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6ml后对正常黏膜部位进行共聚焦扫查,对采集的共聚焦图像作描述性分析。结论:共聚焦内镜能够清晰显示出上消化道黏膜的组织和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PM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12例PM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PMC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发病,老年人、重病患者及外科大手术后等患者为易感人群。结肠镜检查是诊断PMC快速而可靠的方法。对老年人及危重病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应高度怀疑PMC。及时进行结肠镜、粪便细菌培养以及粪便滤液难辨梭菌
目的:探讨经内镜钛夹止血治疗上消化出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30例患者应用Pentax700电子胃镜及Olympus(MD850型)推送器(HX25LR2I)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结论:应用经内镜钛夹止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目的]结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而有效的诊治结、直肠疾病方法,但少数患者在结肠镜诊治过程中可发生肠穿孔。本文对结肠镜诊疗中发生穿孔的原因作初步探讨,以求为避免肠道穿孔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到2007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19814人次,治疗3226人次发生肠穿孔的病例资料。[结论]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的比例并不高,经验不足和操作粗暴是造成肠穿孔的重要原因,对无蒂或亚蒂息肉进行
目的:通过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明确上消化道及邻近器官占位病变性质,并探讨其对上述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13例上消化道病变及邻近占位病变行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与最终组织病理结论:EUS-FNA对于上消化道及其邻近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方法。
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polypectomy coagulationsyndrome)为临床少见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0.51-1.2%,易误诊为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可完全痊愈,该并发症国内外报道不多,我们总结了近5年来我院2236例行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术病员,其中发生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7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对临床潜在的危险因素.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2007腹部术后发生15例胃瘫患者可能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腹部术后发生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嗳气,呃逆、反酸,反复呕吐,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减压量的观察,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胃减压、胃的动力药物
采用电子胃镜直视下硅胶探条扩张器对56例手术后食管、贲门瘢痕狭窄、贲门弛缓症、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扩张治疗。其中晚期食管癌(包括术后复发)扩张后置入食道支架,行扩张治疗102次。除1例治疗失败外,其余55例获得满意效果。本文简要介绍扩张方法及对食管、贲门瘢痕狭窄、贲门弛缓症、晚期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贲门狭窄区扩张治疗方法及注意点。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5.11%,在我国北京、上海两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GERD发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食管的防御机制减弱、攻击因子的侵袭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目前主要采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我院从2006年起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哇)联合链剂(果胶链)抬疗门诊反流性食管炎7
医学超声领域中的新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系根据散射、反射、衰减、动目标所致的频移及超声造影所研制的各种超声诊断设备以检测人体内部的信息.另一类系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进行超声治疗,主要应用超声的热效应,而机械效应及空化现象可能亦参与作用.超声弹性成像及微波激励热声CT则为两种应用新原理、新方法的超声成像技术,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