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研究的悲伤术语及辨证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悲伤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描述中医悲伤名词术语使用情况,研究其中医辨证特点.方法:现代文献检索,与悲伤术语及辨证相关的文献纳入,提取与悲伤术语和辨证相关的记述,录入数据库分别统计术语和辨证意义.结果:文献以临床观察和理论探讨型为主,涉及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现代文献常用的术语有16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是悲伤欲哭、悲伤、无故悲泣;辨证病位主要为肝、心、脾,基本病机以气郁、气虚、阴虚、痰饮、血虚为主.结论:悲伤相关文献涉及疾病较多,采用疾病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标准较为分散,影响了中医悲伤情绪辨识相关研究的开展及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原发灶及同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激素受体(hormonal receptors,HR)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y,IHC)的方法,前瞻性的检测了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中心门诊随访和住院的,有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和同期腋窝淋巴结转
随着中医国际化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医辨证体系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中医辨证体系规范化研究应从症、证、病的概念入手,结合临床流行病学、模糊数学等科学方法,建立完整的、客观的、统一的量化诊断标准.同时,应用诊断仪器及相关软件进行规范化研究,确保临床资料的客观完整性,以完善中医辨证体系.
本文对建立多层隐结构模型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深入探讨.采隐结构模型就是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数据搜索证候要素的辨识模型,从而建立证候要素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其应用的算法就必须符合中医辨证的思路和策略,符合中医证候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中医证候要素辨识的关键就是对疾病人群的分类以及分类标准的确立,而要建立符合中医实际意义的标准就必须具有符合中医特色的合理而科学的算法。
岭南地区湿热相搏,居民既有温热、暑湿外感,又挟痰瘀、虚损内伤,病兼热象,但临床诊断发热理论体系参差多异.笔者通过收集152个岭南医家诊治发热的医案,针对"舌、脉、症状、体征",观察不同病种最为普遍的47个临床表现,提取成以病性、病位等最小要素单位为主体的证候.结论:从病性言,有风寒、热邪、燥邪、湿浊、痰饮、瘀血、气郁的实证,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虚证;病位遍及心、肝胆、脾胃、肺肾,在临床辨证过
自心理疲劳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者关注.既往研究多将其作为心理问题看待,而治疗手段却受到局限.因此,将中医应用于心理疲劳的研究,从证候学角度入手,对心理疲劳的中医证候文献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中医改善心理疲劳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文献依据和数据支持,且将对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的:探讨五脏系统辨证体系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位、病性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搜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案,对医案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辨识病位及病性.结果:共搜集医案417份,病位涉及心、肺、脾、肝、肾,病性涉及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浊、气滞、血瘀、阴寒等.病位、病性组合11种常见证型,包括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心气血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肝血虚、心肺气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二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证候要素类型;统计学方法采
目的:探讨不孕症文献中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不孕症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不孕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建立不孕症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合格文献82篇,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为:肝气郁结证,痰凝胞宫证,瘀阻胞宫证,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胞宫湿热证.结论:不孕症的证候和症状的多样性反映了该疾病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中医临床
目的:探讨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证型中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两证型PSG相关参数的特征性变化,以期为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住院诊断为失眠症按照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分属肝不藏魂型和肾不藏志型的患者各40例,另设正常组2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PSG监测并采集各组PSG相关参数,分析比较以上三组PSG相关参数是否存特征性变化
将五脏系统辨证新体系的病位与病性组合规律应用于乳腺癌病证研究,旨在构建乳腺癌辨证思维新模式,使乳腺癌病证结合辨治更加灵活准确、易于掌握,更符合临床辨证思路,有效提高临床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