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燃储气与调峰分析

来源 :2010年中国燃气调峰与管道维护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由于全国范围的大降温,宝鸡市供气同全国大中城市供气一样处于紧张状态。球罐压力最低时到0.16MPa,市区管网压力最低时到0.14MPa,时间长达半个月。本文通过分析宝鸡中燃调峰的现状,提出了以后调峰的建议,保证下游用气平稳安全。
其他文献
在单室无隔膜电解槽中分别以Ti/BDD电极和Ti/F-PbO2电极作为阳极,利用线性扫描、COD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苯酚的电氧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对苯酚氧化均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两种电极上苯酚转化的速率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在Ti/BDD电极上COD下降的更快,在低浓度(1mM)时,Ti/BDD电极产生较少中间产物,而且能量消耗也较低,这
工业含酚废水毒性大,难以生物降解。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倍受关注。本研究以TiO2-蒽醌改性双极膜中间层,将其用作为电解槽隔膜,降解含酚废水。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苯酚溶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变化,研究苯酚的降解机理。电镜扫描、膜阻抗测定、渗透性测定等分析测定结果表明,TiO2-蒽醌改性双极膜在提高膜性能,降低膜阻抗,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效果良好,紫外光照180min,苯酚降解为CO2和H2O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丙烯腈的有机组成部分,然后对各个有机组分的降解机理分别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的主要降解路线为丙烯腈的氰基首先被破坏生成丙烯酸,丙烯酸进一步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酸降解为甲酸,最后生成CO2。丁二腈的主要降解路线是首先降解为丁二酸,丁二酸再生成丙酸,并且逐步降解为乙酸、甲酸,最后生成CO2。二氰乙基胺的主要降解路线是一次生成丙腈、丙酸、乙酸和甲酸,最后生成CO2。丙烯腈的降解过程符合拟
分别用八羧基铜酞菁、四磺酸基铜酞菁和四氨基铜酞菁对海藻酸钠阳膜和壳聚糖阴膜进行改性,制备了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并用热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等对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亲水性均获得提高。金属酞菁衍生物在双极膜中间界面层形成高荷电区,促进了中间界面层水的解离,从而降低了海藻酸钠/
生物膜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胞外聚合物和水体系中无机离子组成,膜内水含量达 95%以上,形成一种多孔结构状态。微生物生活在一个与自由悬浮状完全不同的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大体上是不动的,被包藏于水化的有机质中,细菌密度在107—1010菌落单位/cm2生物膜范围内。同一电极表面的生物膜各点的组成分布是不同的,它的形成与水体中细菌含量、养分浓度、电极材料、温度、pH值等多种因素有关。生物膜的利用最常见于
铁磷酸盐(FeP)由于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及其优良的安全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FeP 不但对羟基乙酸及甲醇等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而且还可以作为锂电池的阴极或阳极材料。目前报道制备 FeP的方法很多,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等。但是,这些方法中普遍存在费时、产率低、过程复杂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作者提出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 FeP。该法具有节省反应时间,降低费用等优点。
本文针对我国LNG接收终端人因事故不断增多的现状,基于HFACS思想,将人因事故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环境因素、监督因素和组织因素五大类,结合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了LNG接收终端人因事故辨识方法。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LNG接收终端人因事故进行辨识,找出其最主要的不安全事件来自“个人因素”中的个人“安全意识不强”。此方法克服了小样本事故数据带来的弊端,对保障LNG接收终端的安
LNG就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简称,主要成分是甲烷。先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再经超低温(-162℃)加压液化就形成液化天然气。本文介绍了LNG气化站主要设备的特性,探讨了LNG气化站主要设备结构、常见故障及其维护维修方法,阐述了LNG气化站的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的LNG接收站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降低LNG接收站潜在风险可以减少投资、优化运行和降低维护费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LNG接收站潜在风险的AHP结构模型,通过判断矩阵求出影响LNG接收站潜在风险各个因素的权值,按照权值的大小对其进行了层次总排序,辨识出储罐风险、船舶作业风险、站场控制系统风险、船舶安全保护风险和站场安全保护系统风险是影响LNG接收站潜在风险
本文介绍了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状况,对此项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非开挖翻转内衬修复技术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