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消颗粒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药银消颗粒对小鼠模型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银屑病血热湿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悬液ConA、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银消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高、中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剂量组与MTX组有显著差异;银消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高、中剂量组与MTX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剂量组与MTX组有显著差异,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结论:中药银消颗粒对体外ConA、LPS诱导的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表皮的过度增殖,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参七散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将148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分成参七散组(n-72)与非诺贝特组(n=76),疗程8周,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两组间的血清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BG,并对体重指数BMI用汉语进行比较.结果:参七散组治疗后血糖水平、IBM较非诺贝特组明显下降(p<0.05),TG降低水平无差异.结论:参七散能有效降低糖
目的:研究三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2只,随机选出10只做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72只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次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发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为依据,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三清高剂量组(SG组)、三清中剂量组(SZ组)、三清低剂量组(SD组)、模型时照组(M组)、阿卡波糖组(A组)、罗格列酮组(L组)六组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该病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以目前国内外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为线索,分别从Ca2+拮抗剂、ACEI和ARB、贝特及他汀类将脂药、TZDs类药物几个研究方面对目前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西医研究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对
目的:观察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膳食、控制血糖、口服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肾化瘀汤,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显效2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显效率57.9%,总有效率89.5%;治疗组血尿素氮、Scr、24h尿白蛋白定量、FBG,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
@@特色是中医存在的前提,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方向。一、系统内外的挑战(略)促使中医面对现代化这个命题二、正确看待中医。
@@疾病名称:多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异位性皮炎(ectopic dermatitis)异位性/特应性湿疹(ectopic eczema)过敏性湿疹(allergic eczema)Besnier体质性痒疹(Besnier,s diathetic pruigo)体质性湿疹(eczema constitutionalis)
中药外用治疗皮肤病尚存在疗效评定标准不规范、外用剂型少、费用相对高、气味难闻染衣着色以及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等不足之处。从中药外治皮肤病的科研设计、诊疗标准、制剂与现代科技结合以及控制过敏反应等方面作出作者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医领域。集对分析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不确定因子的数学工具,能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不精确、不一致、不完整等各种不确定信息,并从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知识,揭示潜在的规律。本文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到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中,采用联系数学方法探讨银屑病血热证确定因素与不确定性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辨证规律和方药相关性的集对
目的:观察抗光敏合剂对急性UVB辐射后BALB/c小鼠皮肤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抗光敏合剂对皮肤光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以300mJ/cm2 UVB辐射BALB/c小鼠建立急性光损伤的模型,在预防性应用中药抗光敏合剂后,与正常小鼠、预防性应用生理盐水及羟氯喹小鼠,进行平行对照研究。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Fas、Caspase-3,了解该药的作用机理。结果: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目的:研究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耳郭肿胀度实验、大鼠足跖肿胀度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蛋白(PROTEIN)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消炎止痛膏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炎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蛋白含量(P<0.01),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