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骨系统研究

来源 :2013中国(杭州)中医药多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多学科研究国际学术会议——中医"肾骨系统"研究中医"肾系统"的内涵干细胞、微环境在"骨系统"的体现构建"肾骨系统"理论模型,探索肾骨系统性疾病共性规律多种因素导致肾精亏虚,可引起骨髓抑制综冶征、地中海贫血"肾骨系统"(肾-精-骨-髓)转化与干细胞、微环境研究内容NEI网络指标与骨代谢在生命轴中的变化规律研究"肾骨系统"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研究温肾阳药、滋肾阴药的临床作用与调节规律研究温肾阳药、滋肾阴药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及作用规律研究
其他文献
重点论述补益三法,防治哮喘中肺虚补益实卫法,脾虚健脾益气法,肾虚温阳补肾法,从文献角度全面探讨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理论,结合自己临床实践,选定了治法,方药.
《古今名医方论》为清代著名医家罗美所编撰,共收历代名方150余首.学习本书的方论,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治思路.书中治疗失眠的方剂有:归脾汤、圣愈汤、酸枣仁汤、养心汤、温胆汤、猪苓汤、干姜附子汤等方.失眠的病位在心,与多个脏腑相关,脾之不能化生气血,肾之肾水不能上济心阴,肝之血不足阳气上浮内扰心神,胆之气机不达,肺之布散不利均是失眠的病因之一.病因包括内伤杂病的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痰热、虚热上扰
前列腺肥大症属于中医"癃闭". 其病因是由于血瘀,痰阻,气滞湿浊,气虚,阳虚等.根据这一病因特点采用《金匮要略》"大黄(廑)虫丸"以活血破瘀,通经消痞,滋阴清热,祛瘀生新的作用,治疗前列腺肥大症获得良效.
中医药学对于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故而今天完全否定中医药学的做法,意味着背叛忘本.莫可一味地用西医的理法检验中医的理法,不少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因为中医无法符合西医的标准,这从哲学上讲肯定是错误的.在中医的研究中,应当遵循自身规律,笔者就中药研究、中医研究、临床研究做一浅要阐述.指出中医研究有其自身规律所在,中医自有其愈病之理和科学的内涵,只是人类尚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弄清楚中医中药,那
本文根据Pareto原理研究中医体质学.维持功能充分稳定发挥的负反馈机制称为功能内稳态(function-specific homeostasis,FSH).FSH的品质称为功适能.处于/远离FSH的功能称为正则/失调功能.维持机体生存的功能分为必需功能、关键非必需功能和普通非必需功能.健康机体的必需功能和关键非必需功能都是正则的.中医体质描述这些正则功能的功适能之间的匹配情况,其中完全匹配的体质
目的:从椎动脉血管形态学病理改变探讨《灵枢》"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0例以眩晕为主症的眩晕患者,先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变化,再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学病理改变.结果:60例患者中,椎动脉血流速改变者5 1例,占85.0%;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者47例,占7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者34例,占56.7%.60例120支椎动
中药国际化所面对的重大障碍之一,就是中药从古到今缺乏一套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的能通过严格和客观检测的质量控制指标。当务之急是必须进行标准化,而且中药标准化必须由国家及国际药物权威机构经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制定,确定传统中药安全、质量、功效上的稳定。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实现中医疗效的主要手段,是中医药的基本特色,要研究中药就一定要研究中药复方。
会议
目的:观察白术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及细胞内多胺(腐胺、精脒和精胺)含量的影响,探讨白术促进胃肠黏膜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手术刀片划痕法建立IEC-6细胞损伤后迁移模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多胺含量.观察白术提取物在DFMO存在或不存在情况下,对细胞迁移及细胞内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白术提取物(100μg/mL或200μg/mL)能促进IEC-6细胞迁移,能逆转由DFM
毫无疑问,近年来在欧洲包括德国,中医随着治疗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发展,但官方机构和科学组织对中医还存在抵触。因此必须促进中医组织、中医学校、中医诊所和中医治疗的职业化。但同时,中医潜能尚未达到西方医疗系统中的相应地位。欧洲中医基础先驱者们还处于孤军奋战中,并没有发挥和利用网络的力量。本文将集中论述欧洲的中医网络的建设。欧洲各国的卫生法规存在差异,每个国家至少有3个以上中医/针灸学会,但之间存
生物医学、科学和中医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医学者一方面试图将中医学融入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他们又拒绝接受现代化。多数生物医学家和西医学家否认中医,反对中医,认为它是过时的,或者认为它仅仅是个潜在存在并需要进一步挖掘的的医学资源或治疗手段。然而,这种关系从在21世纪初开始发生变化。探索新的个性化医学方式的系统生物学家发现,中医学其实在临床实践中早就实现了他们所想要的各个要素的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