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调解”的实践思考

来源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报业集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调解”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和观念创新。目前对于“大调解”的组织、机制、 运行等,在认识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大调解”工作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新的时 期应当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确立新的“大 调解”观,加强“大调解”工作的立法、制度和队伍建设,做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工作的制度衔接。
其他文献
农民市民化既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基本途径,又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社 会系统工程。其过程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从目前形势 看, 我国要实现农民市民化,扔面临着认识,政策,制度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等重重问题,因此, 有必要采取各项策略,解决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人民的幸福感受是一个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相互调配、相互作用的指标,既有主 观判断,也有客观条件的不断满足。但是人均GDP 达到3000 美元之后个体的幸福感却与社会是 否公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主要是社会分配公正、机会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社 会公正既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公平正义问题不仅是当代学者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古代 的思想家孔子也在特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作出过解答和建议,探究孔子的公平正义思想,有利于推 动公平正义思想的研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实际提出的伟大决策,但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开来看,还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 尤其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逐渐凸现,多元 化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利益之间的纷争层出不穷,社会不满情绪逐步扩大,利益的不均衡已经成 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利益协调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为消解
近几年来,由房屋拆迁、土地征用、行政行为失范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的农村群 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农民维权意识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进行 分析,并提出其治理对策,对于农村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有两次明确提出了文化纲领。一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提 出的;一是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两个文化纲领都坚持了文化形态的三原则,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位的文化建设任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两者之间既有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又有特质与内涵的差异。
危险驾驶罪在量刑均衡方面,在刑法立法不完善、法官个人素质、廉洁因素等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对于驾驶行为的不同认定方法导致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失衡现象。为此, 可以采用以平衡法官自由裁量权为核心,以加强和完善刑事立法或出台配套指导性规范、加强法 官廉洁性、加强外部监督为重点,以加强案例指导、量刑规范化、加强司法机关之间协调性和扩 大危险驾驶罪适用范围为辅助措施的系统化解决对策,促进危险驾驶罪的量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的真实与虚假、应激心态与理性诉求、民间话语与新闻话语 的矛盾与冲突,构成了群体性事件传播控制的复杂性。客观研究不难发现,群体性事件传播中出 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和传播的有效性、精准度相关,群体性危机事件传播的有效性与媒体的沟通 互动密切相关。新闻传媒只有保持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与沟通,方能构建群体性 事件传播的优化模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结 构性减税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国内外关于结构性 减税的举措,并对未来我国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开征环境税,促进节能减排; 提高部分消费税税率,促进生产和消费结构升级;推进服务业增值税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
培育现代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当前中国公共精神存在诸多缺失; 现代公共精神要求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公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培育公共 精神,国家层面应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社会层面应发展公民社会,个体层面应加强公民意识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