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五省区生物液体燃料原料作物发展潜力评价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世界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球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液体燃料在缓解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我国西南五省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为研究区,对该区域主要生物液体燃料原料作物(黄连木、麻疯树、木薯等)适宜种植的土地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性状数据,根据各种生物液体燃料作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西南五省区适宜生物液体燃料作物种植的土地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评价。
其他文献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与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密切相关.将灌区地下水调控在合理的埋深范围内,可更有效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改善自然植被或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更有利于自然植被或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植被的繁茂程度或作物的产量.根据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生产管理的特点,探讨了灌区地下水位调控的措施.以新疆阿瓦提灌区为例,依据生产实际设置了维持现状、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改变洗盐压碱模式
利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借助Arcgis等工具对西安市土壤侵蚀各项经济损失进行量化评价,并分析其在1985-2000年间的变化趋势,旨在为西安市绿色GDP核算和土壤侵蚀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经测算得出2000年西安市土壤侵蚀总损失价值为641271.89万元,占当年GDP的9.3%,其中养分和有机质流失损失价值高达596284.62万元,占总损失价值的92.97%.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程度大体上呈现
无资料和缺资料是当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的一大难题.我国西部干旱区的气象观测网络大多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而20世纪前50年几乎没有野外观测资料,无资料或缺资料现象严重.重建20世纪前50-60年气候资料将会有助于提高20世纪干旱区气候变化评估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价的可靠性.本文基于此基本假设,应用Delta方法和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以开都河流域1961-1990年逐月气温和降
The traditional indicator method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encounter the uncertainty on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processes due to different concept on good or bad quality and imperfect monitoring
水文模型是流域、区域或全球水资源评估、洪水预报和气候变化水文响应预测的重要工具.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水文模型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9世纪.一名爱尔兰工程师Mulvaney于1850年建立了第一代的计算洪峰流量的水文模型-推理模型(Rational Model),为解决当时所面对的三种类型的工程问题:(1)市区排水系统的设计,(2)填海土地排水系统设计,(3)水库溢洪道设计提供了数学工具
本研究分析了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影响模式,并对国内外学者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中的研究进行总结.通过构建经济系统模型,对灾区灾后经济系统的恢复情况进行模拟,从部门生产能力的增加值的减少量入手,通过对部门的逐月生产能力重建,将最终得到的灾后经济系统的新平衡点时的部门生产损失量作为间接经济损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本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质量状况的时空差异,利用SPOT5遥感影像数据区分地表覆盖类型,并结合气象数据反演NPP和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参数,在GIS的支持下,把遥感和生态经济学相结合,通过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遥感定量计算模型,以2005年的厦门市陆域为
着眼于近十年土地调控政策发展的关键期,在前人已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采用文献查阅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图表法等,挖掘近十年我国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及规律,并选取一系列指标分析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探索土地调控政策与建设用地变化的相关关系及内在规律.结论:建设用地二级地类中,交通运输用地是近十年的发展重点;建设用地扩张式发展仍是主流模式,节约集约用地仍需加强;总量控制政策较为集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塔里木河下游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断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为了拯救断流河道两侧植被2000年开始实施应急输水工程,到2006年11月第11次已成功进行了8次输水,地下水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河道两侧物种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也得到较明显恢复.态。本文根据从2007-2010年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质和物种多样性
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后恢复重建的预期是灾后早期减灾战略制定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这个内容的依据主要依赖于对灾害直接损失的评估和对间接损失的模拟.直接经济损失可以通过灾害直接造成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修理或重置成本在灾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累加计算得出,而灾害对经济扰动造成的间接影响的时间尺度更长,虽然它是对恢复重建期产生影响的关键要素,由于灾害损失基础统计数据和有效方法的缺乏,估算这种长时间尺度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