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植被遥感与水文气象信息的区域干旱监测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1321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区域干旱呈现更为频发的态势.干旱无法避免,只有通过提升监测与预警能力,达到减缓影响与规避风险的目的.当前,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干旱管理策略为各国所提倡,而精准的监测信息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单独基于遥感或水文气象信息的干旱指标不能很好地识别区域干旱胁迫,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整合植被遥感与水文气象等多元信息,构建适用于我国北方区域干旱监测的集合指数(Combined Regional Drought Index,CRDI).结果 表明,整合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SPI有助于提升模型预测精度,春季和夏秋季CRDI的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85和0.46、0.85,测试数据对两个季节相CRDI具有相同模拟精度.1 km2栅格水平CRDI对华北平原典型干旱年的检测发现,其识别区域干旱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干旱指数;同时,CRDI在评估典型干旱年农业产量损失方面亦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结果对国家干旱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以及干旱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部组团的横沥镇是全国知名的"模具小镇"、模具生产制造重镇,由于过去长期的发展中过于偏重产业发展及对城市土地的无序利用,其城镇发展面临着增量用地趋无、城市空间破碎、产居功能混杂、产业转型困难、公共设施历史欠账严重等存量更新时代下产业型小城镇所共有的典型问题.而当前中国城镇发展已告别增量拓展式发展进入存量优化时代,这些产业型小城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应尽快开展存量优化型城市更新工
生态城市现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大量生态城的规划开发尝试通过绿色控制指标追求生态化效益,但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生态问题依旧未有效解决.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研究案例,采用2006、2009、2012、2015及2018年五期的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图像解译后,使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分别采用土地利用面积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转变两项指标,对生态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形式
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上海市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目标,这对社区生活设施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社区级医疗养老设施指标为研究对象,对杨浦区的社区人口密度、老龄人口及外来人口比重、建设年代特征等对各项设施可达性覆盖范围进行分析,并引入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对医疗养老设施的空间社会绩效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医疗养老设施在居住空间上基本均质覆盖,但依旧存在着最低一级(社区级)的设施实际覆盖力度偏低
目前,许多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公园设计从传统的"造景式"设计转向构建连接城市活力要素,完善城市系统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而立体开发作为一种有效的强化连接、拓展绿色空间,激发公共活力的重要手法,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当前的城市公园设计当中.然而,中国现行相关公园规范中较高的绿化指标要求对立体公园的设计存在一定制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比解读研究中国和日本的相关法规,并以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双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整体呈现人口外流趋势.文章从人口和经济两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人口呈现向特大城市和县城首尾两端集聚态势,但经济发展呈现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高位集聚态势.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与经济演变特征,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以大都市区为引领,以特色中小城市为补充的多层次城镇化发展策略,推动长江中游中游地区
乡村规划作为规划体系最末端环节,长期存在监管力度弱,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村庄集体建设用亟需"减量提质".本文研究了乡村规划编制的新策略,即要实行全域管控和要素统筹,要采取"刚性"与"弹性"结合的方法划定建设用地边界,分类进行用地减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宅基地,从而实现村庄集体用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西麻各庄村为例探讨新型村庄规划编制的特点,以期为类似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为了提高南渡江下游洪泛区的洪水预报精度,在传统流域水文模型基础上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构建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水文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为可靠,能够较好地适应复杂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可以为今后南渡江流域的洪水预报、预警等工作提供参考.
自2013年8月至2016年底,历时3年半,安徽省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山洪调查,汇聚了2000余人同时作业,经历了山洪普查、详查、补充调查和应急调查等4个阶段,涉及全省7个市、39个县(市、区、风景区)、378个乡镇、1487个行政村、2435个调查点,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洪水资料,既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设提供前期依据,也大大拓展了水文资料时空尺度,为规划、设计奠定重要基础,为山洪
本文针对渍堤、漫堤洪水影响问题,分别建立了河网一维、区域二维水动力耦合的渍漫堤模型.以唐白河夹河套倒虹吸工程为例,分析了不同渍口位置、不同溃口宽度、漫溢各方案对工程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工程位置处溃口对工程线路的影响最大;溃口宽度增加,呈现出溃口处最大流速减小、工程线路其他区域最大流速增大、最大流速等值线范围增大、较大流速持续历时减小的特点.各溃口方案大流速主要分布在溃
抛铅丝笼是黄河防汛抢险常用的方法之一,铅丝笼在抢险中具有固根、固脚、防止冲刷,大大提高抢险效率,改善抢险效果的作用.传统编制铅丝网片费时、费力、速度慢,需要制作编笼网架,由于受网架限制无法多人编制,在汛前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铅丝网片,以备抢险急用.险情较大时,铅丝网片库存用完后,由于受以上情况限制铅丝网片跟不上,影响抢险效果.为争取抢险时间,提高抢险效率,抢早、抢小,控制险情发展,自2003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