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LID)理念在天津滨海新区的推广研究--以绿色屋顶为例

来源 :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雨洪事件的频发,海绵城市(LID)理念的推广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而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应用措施,能通过植被层对雨水的截留和利用、基质层对雨水的滞蓄等作用,有效的缓解城市雨洪问题.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结合新区现状成功的绿色屋顶案例基础上,从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研究滨海新区推广绿色屋顶的整体布局和政策管理.通过研究表明:滨海新区推广绿色屋顶的整体布局,应优先靠近水体建设,同时要以公建和工业建筑为主,居住建筑为辅;建议近期重点建设区域为核心区范围内海河两岸的公建群;政策管理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辅助的管理体制.
其他文献
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国民经济需水量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多种方法对黄河流域基准年、2020年与203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水平年总需水量分别为485.8亿m3、521.1亿m3与547.3亿m3,其中生活需水量分别为29.5亿m3、41.2亿m3与48.9亿m3;生产需水量分别为452.9亿m3、474.0亿m3与491.0亿m3;生
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省"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广泛重视的省级发展战略.为评估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内的水生态当前状况,结合近期水利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从河床演变、最低水位、最小流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期望能为地区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信息.综合来看,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目前水生态状况总体尚可.丹江口水库建库后下游河道为侵蚀性河道,河势相对稳定,襄
通过对2019北京世园会项目垃圾源分离与源头控制,建立了废物原位资源化循环体系,保障园区90%以上的垃圾全部就地资源化.在园区规划建成集餐厨垃圾、绿化垃圾、化粪池污泥、尿液、高浓度污水等处理于一身并充分利用属地可再生能源提高效能的废物资源化处置中心,做到可实用、可示范、可推广、可产业化运作,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展示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态文明成就.
移动通信基站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因其具有体量小、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应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将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移动通信网络是建设智慧城市的载体,更好地规划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可以为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通信基站与城市用地规划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考虑城市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的移动通信基站布局规划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动态发展进程进入了新常态,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人们健身的迫切需求下,如何更好更优的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来助力全民健身新常态成为未来规划发展的方向.本文深入剖析了在全民健身新常态背景下沈阳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问题,并以全民健身新常态的需求特点为规划内涵,从建立指标体系、构建规划布局体系、合理确定各年龄人群项目类型、塑造体育
天津市为治理雾霾将132座燃煤锅炉房改为燃气锅炉房,现状0.15MPa中压燃气管网已无法满足改燃锅炉房的用气需求,而且无法在近期全部升压.因此,需要规划新建0.4MPa中压燃气管线,从而出现两套管网系统共同运行的格局.本文将动态化的概念应用到规划编制中,采用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思路逐步完成管网规划,最后利用中中压调压站使两套管网系统灵活衔接,实现双系统运行.有计划的推动区域管网升压改造,提高城市管
历史街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建筑艺术成就,是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良好结合.然而现有的历史街区保护只注重街区的外在环境,忽略了街区的内在人文底蕴.导致历史街区的地域风貌正在丧失,街道的场所性减弱,最终造成"千城一面"的格局.本文从现象学角度出发,探讨场所精神对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重要性.并以重庆磁器口的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延续场所精神的一般原则,即展现地域特性、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以城市排水和内涝为代表的水安全问题.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城市建设打开了新局面.海绵城市旨在将城市建设还原自然、绿色,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增加"海绵体",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内涝几率,并保证地表径流可以充分下渗并循环利用.本文通过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浅析河北迁安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暴雨灾害也随之增多.海绵城市建设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核心是应对城市雨水问题,包括城市缺水与雨水流失问题、暴雨洪涝灾害问题和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等,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减轻河流径流与污染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海绵城市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对其绿色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完善规划体系与网络、多尺度均衡布局绿色基础设施与完
海绵城市利用"渗、滞、蓄、净、用、排"多种技术途径,对解决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海绵城市建设从理念也逐步转向实践.本文描述了长沙洋湖生态新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并对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进行了思考,在建设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对其它海绵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