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来源 :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在各级医院广泛应用。然而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通过探讨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加强静脉输液微粒在护理操作中的预防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微粒污染意识,从而使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降低。
其他文献
POWER PICC优点很多,但在插管过程中和导管留置期间很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果对其处理方法选择不当,就会发生导管的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接受POWER PICC置管治疗患者290例,对其常见的并发症,即导管堵塞、静脉炎、局部渗血渗液、导管移位及过敏反应的原因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适用于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具有可视、精准、置管成功率高等优势。作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受邀对81例疑难病例进行护理会诊,行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80例,置管成功率98.77%。从病例分析指出,选择最佳置管时机及置管方式是确保置管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特殊病例置管前需做好预见性护理。同时提出了提
本研究通过兔耳静脉注射诺维本致静脉炎模型建立,用三黄软膏进行防护干预,并设立季德胜蛇药、喜疗妥乳膏和模型组对照比较,评价各组防护效果。研究结果:成功建立诺维本致兔耳静脉炎模型,确立模型所需要理想的药物剂量、浓度和输注速度;三黄软膏可有效降低诺维本致兔耳静脉损伤程度,其防护效果与季德胜蛇药基本一致,优于喜疗妥乳膏。可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及作用最佳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30例,这些患者都存在中到重度营养不良,消瘦明显,凝血机制差和/或合并肝性脑病,容易造成意外拔管的特点,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对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PICC门诊对10例高龄起搏器患者对侧上肢外周静脉障碍,导致PICC无法进行或置管失败的高龄患者,改同侧手臂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成功率100%。通过对相关操作技术的综述,指出本组10例高龄患者首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且位置较深的贵要静脉。导管末端位置置入上腔静脉区内。由于上腔静脉压力小,血流量大,流速快,避开已安装起搏器的静脉缠绕,能有效地避免
如何适应病人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摆脱传统以“硬技能”为主导的护理模式,沟通、合作、表达、关注倾听、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教育咨询等能力已作为一种软技能而越来越被重视,并在提升护理品质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护士在儿科输液管理中的软技能,通过实行层级管理、强化护理操作、培养操作能手,以减轻护士穿刺过程中的难度,已取得良好的合作。
“3H”服务模式即:宾馆式礼仪服务、医院个性化护理服务、家庭式温馨服务,是改进护理服务,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体现。在护理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护士必须在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病人反馈的信息作为质量管理的目标,建立尊重病人的保护机制。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护士的优质服务,体验家庭般的输液环境,增强健康教育认知的程度,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为治疗创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普外科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使用3L粘贴手术巾固定小儿静脉安全留置针,在减少压疮发生,防止发生意外脱管,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急诊科于2007年3月通过对门诊输液患者进行护理需求及安全评估,创新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即无线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患者“手动”、信息移动、医患互动的新格局,这是门诊输液管理的一次伟大革新。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护士不良的心理状态、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患儿不合作、及患儿血管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总结失败经验,只有这样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