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环境权的面纱:综合的理路

来源 :2005年全国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陆关于环境权的讨论已经历了二十三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学者们各成一脉,似乎观点迥异,但是学者们的观点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倾向,即“对号入座的理路”。学者们都追求一个惟一正确答案,环境权要么是应有权利,要么是法律权利,要么是习惯权利。本文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整合和建构关于环境权的属性和主体的综合性框架,运用综合的理路揭开环境权的神秘面纱。环境权应当是由不同权利形态的权利组成的权利群,是由不同权利样式因素构成的权利束,是由不同主体拥有的权利组成的权利系统。换言之,环境权具有复合性,即复杂性和合成性。环境权既是贯穿应然权利、习惯权利和法律权利等三种权利形态的复杂性权利,又是囊括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权利样式的合成性权利。此外,环境权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并且多种主体的环境权与几乎所有的其他权利都可能发生某种形式的冲突。当下中国应当首先在水污染防治法、空气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确认公民的环境救济权和检察机关的环境公诉权,在环境影响评价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法中确认民间环境组织(非政府环境组织)请求行政救济和诉诸司法的权利。
其他文献
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为海商法提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推动力。环境时代的海商法在法律生态化理念的引领下,更新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海商法律制
随着环境共同侵权行为的日益增多,如何解决这一特殊的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对环境共同侵权的特点和类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根据这些特点指出当前一些学者提出的“
在我国环境侵权的传统救济途径是民事救济,民事救济有其优点也存在一些法律上不完善和其本身的缺陷。如何使受害人获得更全面的权利保障,也使救济途径成为预防纠纷发生、减少损
本文在研究了目前我国海岸带的重要意义、海岸带开发、利用和管理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岸带综合管理法和使用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管理两种方法。并且
采矿业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对土地环境最具破坏力的活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有限的土地的可持续
公共利益是法律的目标。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不能准确界定,公共利益内容具体化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革,现在的法律和法律程序都倾向于对各种利益要求能更好地做出回应。另外,公共利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公共利益”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但是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公共利益”的界线却并没有为法律明确规定出来。由此导致我国土地征收运作过程中的权力滥用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公民环境权就是在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新型人权,是环境权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权利,有利于在生态时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公
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离不开政策指导。矿产资源政策既是一种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政策,又是一种兼顾当前和未来需要的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创建不能只局限于公益诉讼制度本身,而应同时关注产生这一制度所需的外在因素。其中,公众高涨的环境权利意识是这一制度得以构建的源动力,畅通的制度内纠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