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块北部二叠纪花岗岩从浆源区到定位的多阶段岩浆混合成因及构造背景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成复式岩基的有镁铁质暗色岩浆包体(mafic magmatic enclaves,MME)发育的钙碱性(I型)花岗岩,及其伴生的少量块状镁铁质侵入体的成因,以及复式岩基中该岩石组合的意义和其形成地球动力学模型的认识,仍然是国际学术界争议的热点,如复式岩基中I型花岗岩混合成因问题,岩石成因模型对应的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等.该新的成因机制解释了以往所认识的由不同源区的基性和酸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包体和其寄主岩石同位素组成不同)方式之外,广泛识别出的I型花岗岩及其发育的镁铁质暗色包体同位素组成相似的机制,由继承了混合源区的两种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即从源区到侵位多阶段的混合和混染。此外,该成因模式中“relamination"这种地壳生长方式为研究该时期阿拉善及其邻区陆壳生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虽然钡矿物(重晶石和毒重石)在扬子板块下古生界震旦-志留系黑色岩系中广泛分布,其中以扬子板块北缘重晶石-毒重石成矿带尤为引人注目.但是对于重晶石的成因来源,尤其是它的形成构造环境和成矿过程仍不是很明确.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热液系统的重晶石还是高生产率区成岩模式的重晶石的形成构造环境都是在大陆边缘,但是关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断裂促使重晶石形成的具体细节,地质学家们却没统一意见.本文认为重晶石结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全球约70%的铜资源量,通常产于与大洋板片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然而,最近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也可产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中,如产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斑岩铜钼矿带,以及产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冈底斯斑岩铜钼矿带.矿床钼矿化早于铜矿化,这与弧环境斑岩铜矿矿物生成顺序不同,可能因碰撞造山环境下地壳较厚,含矿斑岩上侵过程中同化了较多的钼有关;含矿岩
多数学者认为大火成岩省是寻找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最佳背景,然而,我国中亚造山带南缘和东昆仑造山带一系列大中型、甚至超大型矿床的发现,说明造山带也有很好的找矿前景.系统把握造山带岩浆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特点,深入分析成矿与俯冲-碰撞过程中幔源岩浆活动的关系,正确认识成矿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笔者认为我国造山带岩浆硫化物成矿主要的科学问题包括:地幔源区的性质、部分熔融的诱发机制及其与地
与东、西太平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北美和东北亚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存在巨大差异.东太平洋俯冲形成了与俯冲带平行的科迪勒拉陆缘弧造山带和弧后前陆盆地系统,而西太平洋俯冲形成了构造样式复杂多变的山-盆系统.迄今为止,西太(平洋)俯冲与东北亚陆缘变形过程和机制尚未形成被广泛接受的概念模型.由此可见,在全球板块构造框架下,重建西太平洋俯冲和东北亚大陆变形的运动学过程,对揭示西太平洋型板块俯冲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对东亚壳
The Yanbian and adjacent areas(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 Island) are key areas to study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leo-Pacific tectonic regimes and the older Paleo-Asian regimes and theirsuperposi
会议
The tec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xa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s long beencontroversial.The Helanshan area lies 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and east of the Alxa Block(Fig.1
会议
本研究区域位于许昌—太康断裂带附近,曾经是2010年10月24日周口Ms4.7、2011年3月8日周口Ms4.3等破坏性地震震中区.2016年5月河南太康出现大面积农田灌溉群井翻花、冒泡和声响等宏观异常,为了解异常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采用典型的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研究.当逸出气体总量较大时,会造成大面积井水翻花、冒泡及声响现象。因此,本次群井异常与地震构造活动无明显的相关性,为非地震前兆异常。
位于加拿大Slave克拉通北部太古代(2589±5Ma)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基中的Muskox金伯利岩在中侏罗世(172±2Ma)喷发并携带了大量的橄榄岩包体.通过旋转校正,两个方向上计算出来的含水量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的可靠性。Muskox地区橄榄岩的橄榄石含水量普遍偏低,在13-20ppm H2O范围之间,与全球克拉通地幔岩石圈的平均含水量一致,表明经历了早期部分熔融的Slave克拉通的上地幔
岩石的显微构造反映了一定温度、压力、应力、应变速率和流体等条件下岩石经历的热动力学过程.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罗布莎蛇绿岩作为特提斯洋的岩石圈残片,赋存有中国最大的豆荚状铬铁矿.近年来在罗布莎蛇绿岩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罗布莎橄榄岩的变质变形历史.本文采集了罗布莎高原科学钻探工程的岩心样品,包括方辉橄榄岩、纯橄岩、蚀变辉长岩以及二辉橄榄岩,并对样品进行了显微构
柴北缘自发现超高压变质带以来备受关注,但是对该地区晚古生带的岩浆岩研究较少.通过对柴北缘昆特依地区石英闪长岩(γδP3)和花岗闪长岩(δ0P3)的研究,为研究柴北缘晚古生带岩浆岩演化、宗务隆构造带演化、宗务隆洋的俯冲消减及青藏高原柴北缘的区域构造背景提供更多的依据.通过对柴北缘昆特依地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和U-Pb错石定年的研究,知道其为钙碱性近埃达克质火山岛弧花岗岩,锆石定年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