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河蟹生长特性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河蟹的生长特性,本文通过对大通湖(12万亩大水面),千亩湖(多个25亩池塘)河蟹的雌雄胸甲长,胸甲宽,胸甲厚与体重及河蟹可食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胸甲宽与体重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公蟹的胸甲宽与体重线性关系为y=0.1336x+46.693,母蟹的胸甲宽与体重线性关系为y=0.1635x+45.019.而通过对大水面与池塘河蟹生长(主要是体重)研究,发现大水面养的河蟹体重要普遍高于池塘.通过对河蟹可食部分研究可知,大通湖河蟹的肌肉指数;公蟹为10.3,母蟹为11.1.性腺指数;公蟹为3.33,母蟹为8.6.肝脏指数;公蟹为7.9,母蟹为7.1.可食用部分总和指数;公蟹为21.6,母蟹为26.8.并且可知,无论公蟹还是母蟹,到了成熟期,其性腺指数基本保持恒定,不随体重变化而变化,母蟹无论在性腺指数还是在可食比例都高于公蟹,这也是市场上为什么母蟹的价格高于公蟹.
其他文献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测定得分布于我国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和宝石石斑鱼(Epinephelus areolatus)的核糖体DNA ITS1序列分别为537bp、536bp、535bp、
用人X和Y染色体文库特异DNA为探针,对点带石斑鱼的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描绘研究.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染色体组中测出了人X染色体特异DNA同源片断的3个保守同线群,分别在点带石斑鱼的第7号、第13号和第22号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杂交信号最近边距着丝粒的百分比距离分别大约为62.3%、43.4%及44.4%;人X染色质同源片段的大小约占点带石斑鱼基因组的4.63%.但用人Y染色体DNA描绘
为评估4种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黄河鳖(HH)、洞庭鳖(DT)、绿卡鳖(LK)(DT♀×HH♂)、日本鳖(RB)的生长性能,分别对池塘养殖的四种群体进行了连续观测对比试验.实验从2012年8月5日到2013年10月25日全程共446天.每30天左右记录4种中华鳖的生长数据(体重、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和后测裙边).结果显示(1)整个养殖周期的
为获知不同孵育温度下对中华鳖胚胎发育、孵化周期、初生幼体形态特征及活动能力的影响.实验中孵化温度设置为23℃,26℃,29℃,32℃,35±0.5℃,每一温度指标下设置3个平行组,每组30枚卵.孵化介质为蛭石,湿度为6%.结果显示,胚胎发育速度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用孵化时间也越来越短.CTUs在23℃时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CTUs依次降低;孵化率在29℃时最高,达到83.3%.温度对稚鳖形
洛氏鱥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鱥属,又称柳根子等,是一种喜欢集群生活的淡水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图们江、辽河、黄河以及长江中上游的支流。主要以硅藻、蓝藻、绿藻等为食,属杂食性鱼,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澄清、河底多页岩、砾石的小河,多石缝的山涧中或两河口交汇处。洛氏鱥肉质鲜美、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无肌间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而且抗病力强、抗寒性强、食性杂、适应范围广,适合大规模
利用AFLP技术引物对中华鳖四个养殖群体(日本鳖、台湾鳖、洞庭鳖及黄沙鳖)共87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了4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并构建了UPGMA系统进化树.用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372条清晰带谱,每对引物组合扩增位点在69~90个,其中117条具有多态性,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14.33%~48.35%.对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目的]为了探索中华鳖(Turtle)无介质孵化的技术和方法.[方法]2011-2013年,利用陶瓷烟缸、泡沫纸板盒、塑料桶、塑料物架、不锈钢板5种鳖卵孵化器,室内常温条件下利用湿毛巾控制孵化湿度,进行无介质孵化实验,孵化历时60-67d.[结果]泡沫纸板盒组、塑料物架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陶瓷烟缸组、塑料桶组、不锈钢板组(p<0.05),3年的孵化率大小顺序为泡沫纸板盒组
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可遗传效率是转基因鱼研制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方法,改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可在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Mylz2-RFP.通
为研究皱纹盘鲍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遗传学特性.实验采用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皱纹盘鲍雌核发育二倍体面盘幼虫的DNA进行了基因组扩增,分析了654个AFLP标记的遗传特性.结果显示,第二次分裂分离频率y的范围是0.00到0.96,其中23.9%的y值大于0.67,证明皱纹盘鲍中存在交叉干涉现象.654个AFLP标记平均重组率y为0.45,固定指数为0.55,说明减数分裂雌核发育是加快皱纹盘鲍基因纯合程度的
为探索带纹条鳎(Zebrias zebra)人工繁育技术,于2013年3月-5月,在浙江省象山县开展带纹条鳎亲鱼抓捕、驯养、性腺促熟、人工授精以及胚胎发育等工作,获得受精卵后运回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进行鱼苗培育工作.通过向象山港各码头渔民收购捕获的条鳎作为亲鱼.本次试验共收获条鳎亲鱼112尾,雌雄性比为42∶70.带纹条鳎个体绝对生殖力为33532~122928粒,平均为87777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