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黑胚病小麦品种接菌前后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来源 :第七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酶活性是衡量植物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揭示抗、感黑胚病小麦品种受致病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侵染后的生理变化,测定和分析了接菌前后小麦籽粒和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其他文献
醇溶蛋白是小麦储藏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占储藏蛋白含量的 40-50%,主要影响面团的延展性和粘性,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关于小麦醇溶蛋白对小麦加工品质的研究报道很少。
Insufficient mutants undoubtedly hinder the genetic research of common wheat due to the functional redundancy among its three sub-genomes(A,B and D).Moreover,plants with mutations in each of the three
在小麦育种早期世代应用和面仪(Mixograph)测定加工品质是提高品质改良效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2013-2014 年种植于郑州的187 份不同品质的冬小麦为材料,通过建立粉质仪(Farinogoraph)参数与和面仪主要参数及其复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来达到使用和面仪参数预测小麦品质状况的目的。
Leaves are the principal photosynthetic organs of the plant,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architecture and yield potential.Flag leaf length(FLL),width(FLW),area(FLA)and leaf angle(FLA
利用"实践八号"返回式育种卫星搭载小麦品种(系)种子,研究了空间搭载SP1 代的农艺性状变异和高代选系的ISSR 分子标记多态性,探讨了空间诱变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分子水平的变异,以期为我国小麦的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LMW-GSs)are major storage proteins in wheat grains and endow dough with viscoelasticity for its processing into kinds of foods.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遗传群体构建和QTL 定位等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大田常规育种的实际需要,开展小麦育种元件创制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实践经验。
西南麦区生态环境多样,是我国重要小麦产区之一。为进一步认识西南麦区小麦加工品质的现状,我们选取西南地区普遍种植的具有不同筋力水平的28 个小麦品种(系),于2012-2015 连续3 年在9 个代表性生态点种植。
小麦黑胚病是指小麦胚部及其它部位黑化或褐化的症状。该病不仅影响小麦籽粒的外观品质与面粉品质、降低发芽率与幼苗活力、而且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影响人类健康。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是小麦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
关联分析是以连锁不平衡(LD)为基础,在分子育种中发掘目标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1366 个SNP 标记对150 份来自世界各地的硬粒小麦(Triticumturgidumspp.durum)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同时基于混合显性模型(MLM)对1366 份SNP 标记与硬粒小麦10 个主要的农艺性状四年的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