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刑事政策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i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活动总是奉行并信守着一定的政策和战略,只是表达为强弱的差异。在刑事领域,政策始终是指导刑事法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刑事政策概念的出现以及作为一门学科被研究,则是以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基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开端的。溯源于近代德国著名的刑事法律学家费尔巴哈,这位德国有名的费尔巴哈家族继承者首先使用了“刑事政策”这一名词,后来也被公认为“刑事政策之父”。关于刑事政策的内涵,本文采纳张甘妹对于刑事政策的定义:“刑事政策,即谓为国家以预防以及镇压犯罪为目的,运用刑罚以及具有与刑罚类似作用之诸制度,对于犯罪人以及有犯罪危险人所作用之刑事上之诸对策。”德国学者希裴尔认为,刑事政策是依据目的性要求,对于刑法成效进行观察的手段,在刑法领域中,研究现行刑法之适用性以及刑法在未来尽可能符合目的方法和对策。他否认刑事政策内容的具体性,而是将其作为国家刑事法律运行的一种思想、指导方针加以对待,虽然认识角度与众不同,但是有助于贯彻刑事法律运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沉默权的起源与发展、沉默权的含义及学界关于沉默权的争论、沉默权的利弊分析及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冲突问题、我国引进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等内容。笔者认为,现代和谐社会要求对于所有人同样的权利给予同等的尊重,一个充斥着歧视和压迫的社会,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它看作是一个和谐社会。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法治发展的进程而逐渐增强起来的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是中国法治20多年发展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宪法作为一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部门法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它的显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宪法的发展历程对其他部门法的发展及完善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具有更多“涉宪性”的刑事诉讼法。文中以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从宪法发展的角度分析它对刑事诉讼立法的影响,尤其是近两次宪法修正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指导性意义,思考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所应遵循的宪法指引,以求
缓刑制度是一项具体运用刑罚的制度,是刑罚裁量及执行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伴随着近代刑事实证学派的兴起和刑罚改革运动的展开而在世界各国的刑法典中得以确立的,是刑罚种类和刑罚适用方法不断进化的结果,也是在刑罚经济性、节俭性的思想支配下,为尽可能减少短期自由刑对犯罪人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普遍采取的一项措施,它在预防犯罪、矫正罪犯、实现刑罚的个别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缓刑是人民法院对判处较轻
从1983年以来,作为一项刑事政策的“严打”斗争不时地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犯罪分子具有极大的威慑效果。但是,古人云:防范于未然。正如医学上“预防优于治疗”不言自明一样,对于犯罪,“预防胜于制裁”也是深入人心。马克思就曾指出:“英明的立法者预防犯罪是为了避免被迫惩罚罪行。”可见,在“严打”的同时,更需注重犯罪预防;犯罪预防策略亦是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犯罪有赖于社
总体上看,中国加入WTO对中国未来犯罪趋势的影响主要在于,它将改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力量,改变制约犯罪的各种因素,从而对犯罪数量和形态产生重要作用。中国“入世”后,犯罪数量、犯罪结构以及犯罪特点上的变化,将使我国的立法及司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内犯罪国际化趋势势在必然。
“严打”作为一项刑事政策自1983年实施以来,尽管在司法实践中被如火如荼地执行着,一大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在时刻说明着“严打”取得的辉煌战果,理论界还是在不断地反思,“严打”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是暂时还是永远?是理性的体现还是感情的冲动?人们在不停地寻问,不停地思索,以期得到真理性的答案,而不是一直在真理的门外徘徊。
对我国20多年来的刑事政策进行回顾,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立足于我国整个的政治经济形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刑事政策,本文以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刑事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对于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发挥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的。同时,也应当认识到,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必须调整观念,与时俱进,对刑事政策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保障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
刑事政策问题是一个意义深远重大、内容广博庞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1983年以来的我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与刑事政策发展相同步,我国刑事政策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研究的其中亦探讨了现行刑事政策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希冀通过对20年来我国刑事政策及其研究的梳理、整合,以供刑法学界研究刑事政策时参考。
刑事政策是国家基于对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科学分析,为保障社会利益和社会秩序,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刑事政策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刑事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刑事法律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讨论现阶段,我国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分。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则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刑法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