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变形对60Si2CrVAT弹簧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考冷卷弹簧生产工艺,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残奥测定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传统油淬火-回火(Q-T)工艺和新的淬火-等温-淬火-回火(Q-I-Q-T)工艺下将材料先预变形5%,再在350℃进行回火处理后弹簧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Q-T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经Q-I-Q-T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为由马氏体、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此外,新工艺残留奥氏体量达到25%而传统工艺残留奥氏体含量仅为1%.预变形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有所提高,抗拉强度的值接近,但新Q-I-Q-T工艺的断面收缩率超过了47%,延伸率大于9%,分别比Q-T工艺高出了70%和60%.断口分析表明新工艺为韧性断裂,而传统工艺为准解理断裂.因此,新工艺更适合于60Si2CrVAT弹簧钢冷成型.
其他文献
本文对运行70多万公里的动车组ER8C车轮的表面白层组织进行观察,并主要对相变白层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和分析.光镜下车轮白层大多呈不连续分布的薄层,踏面局部存在沿车轮周向的连续白层.在扫描电镜下,车轮踏面白层由包含板条马氏体、下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相变组织和未发生相变的塑性变形组织构成,硬度最高可达781HV0.01;车轮轮缘白层主要由摩擦学白层、动态再结晶得到的铁素体超细晶以及具有超细原奥氏体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实验方法,对实验室试制NM600耐磨钢热轧后淬火态钢板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淬火态试验钢经回火处理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由板条贝氏体+少量马氏体,逐渐过渡到粒状贝氏体+弥散的碳化物;贝氏体板条和马氏体板条发生溶解,位错密度降低;在温度高于200℃时,贝氏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控轧控冷获得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海洋用钢,其中贝氏体体积分数约占30%;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并在600℃达到最大值,为983MPa,抗拉强度明显下降,延伸率先降低后升高,在600℃回火温度达到最大值为19.6%,之后又开始降低,冲击功在400℃和600℃出现明显回火脆性.在
利用半固态触变成形工艺,制备组织特性不同于传统热处理的9Cr18Mo触变锻造制件.通过金相观察,热膨胀及显微硬度测试等试验手段研究了触变制件在后续热处理过程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9Cr18Mo触变锻造制件显微组织呈梯度分布,材料芯部为保留的固相奥氏体组织,过渡区域为圆整固相颗粒悬浮于凝固的液态金属共晶组织形貌,而材料表层为高合金液态金属凝固形成的细小枝晶组织.9Cr18Mo触变锻造制件在热处理
研究了亚温淬火温度对NM500耐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回火马氏体;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强度和硬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冲击韧性和延伸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淬火温度为780℃时达到最大值;断裂形式由韧、脆混合断裂逐渐转变为准解理脆性断裂;760℃淬火回火后,铁素体呈块状分布于基
针对低合金高强钢板,采用四种合有不同Ni含量的焊丝对其进行多层多道焊的气体保护焊接,研究了金属粉芯焊丝中不同Ni含量对焊缝金属组织、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焊丝成分下,随着Ni含量的增多,焊缝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向板条贝氏体,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焊缝金属硬度随着Ni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另外,重点通过高倍观察找出板条马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的形貌差别.
F460钢是一种新型高强高韧性的大厚度船用钢,在焊接时热影响区(HAZ)往往会发生晶粒粗化,冲击韧性随着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然而目前对其冲击韧性变化的机理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重点阐述不同热输入下F460钢粗晶热影响区冲击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通过宏观结果分析、组织和断口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组织变化顺序为:少量板条马氏体和大量细密的板条贝氏体,板条较多的板条/粒状贝氏体,颗粒较
通过对千层钢SEM观察、拉伸和弯曲性能的表征,分析揭示了千层钢的组织和相应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千层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为966MPa,延伸率为17%以及表现出良好的抗弯性能,弯曲至136°时的抗弯强度达到5451MPa,弯曲挠度为22mm.从拉伸断口和弯曲至180°时的微观形貌发现,中间层在断裂过程中形成大块相的脆性开裂和基体成韧窝的断裂特征,在Ni薄层和中间层结合处易发生分层开裂,成为千层钢
含铝奥氏体耐热钢由于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在HR3C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添加3.5%的Al元素,研究了HR3C钢和含铝HR3C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含铝HR3C钢高温氧化后的增重明显小于HR3C钢,在800℃下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一步采用SEM、EDS、XRD、GDS等分析手段对含铝HR3C钢的抗高温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800℃氧化过程中,含铝HR3
奥氏体耐热钢使用过程中的析出相对其各种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制备了新型含铝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并利用光学显微镜(0M)和扫描电镜(SEM)配合能谱仪(EDS)观察了析出相显微组织和成分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添加Al前后HR3C奥氏体耐热钢的组织结构和析出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未添加Al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相比,新型含铝HR3C奥氏体耐热钢基体仍析出了起强化作用的含Nb化合物,但晶界处析出了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