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GPS助力数字管道建设

来源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第八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建设,本文根据GPS定位技术和RS、GIS等技术结合为数字化油气输送带来,从4个方面综合性地介绍了数字管道的理论与实践.第一部分介绍了GPS技术应用于油气管道输送的及国际上的应用情况,第二部分比较中外管道公司管理和业务运营情况.第三部分探讨了数字管道不同视角下的内涵.第四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在数字管道建设方面的情况和进展.
其他文献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启用,目前广泛采用的城市GPS网平差转换方法已不太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了能向社会提供更好的GPS服务,对城市GPS控制网平差转换提出了新的模型和方法.所研制的解算软件已成功地应用于新建成的宁波市基本控制网.
叙述了海洋负荷潮改正的基本原理,结合算例分析了海潮对GPS网的影响,指出海潮改正对近海短时间GPS观测高程方向的影响可达数厘米.
详细介绍了在无验潮模式下应用GlPS RTK技术直接测得水底高程的测深技术和测量条件,并采用实际测量数据对此方法进行了验算和比较.
天津市正在建设一个由12个GPS连续站组成的多用途综合GPS网.该网主要采用VRS技术提供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为了充分发挥这个综合网的功能,所有这些站都由天津市气象局配备了实时监测的数字式气象观测仪器.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及气压,监测结果与每秒采样的GPS观测数据一起通过光纤传输到气象局的数据中心供气象预报分析应用.利用该网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JLXN基准站(该站自1999年开始观测)的观
水汽是大气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天气变化和地球系统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目前关注的温室效应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气象学家都十分关注水汽含量及其分布的探测。目前气象上获取水汽资料主要依赖常规的探空站网,而且间隔12小时才观测一次,对在两次观察间隔期间内快速生成、发展、消亡的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预报比较困难,容易形成了漏报、错报。利用GPS连续跟踪站的数据能全天候地提供可降水汽量的变化信
介绍了将GPS控制网、GPS监测网、常规平面(高程)监测网、坐标系统转换、变形分析、Gquicks等软件有机地组成变形监测专用软件包-GMDPS软件的结构、流程、功能及特色.
在三峡库区共有滑坡2490处,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崩滑坡体超过120处.对这些滑坡体的监测已刻不容缓.本文提出采用GPS进行滑坡监测的技术设计和实施方案,将滑坡GPS监测网划分为控制网、基准网和监测网三个层次,对点位选取、作业方案、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作出了合理的规定.
在基于GPS后处理测量中的静态测量和GPS RTK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概略叙述了GPS后处理测量中准动态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讨论其适用性和所能达到的精度:分析影响GPS准动态测量精度的内外在因素.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对GPS准动态测量的优越性和适用条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指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GPS准动态测量具有比RTK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当卫星分布条
电网的时间同步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给出了电网对时间信号及其准确程度的各种应用需求,指出GPS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同时指出,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2002年制定颁行的《华东电网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是电网时间同步标准化工作开始;应该思考在电网仅用GPS时钟作为时间标准的安全性问题;电网时间标准化需要电网的主管者和GPS时钟的制造者、检测者、运行操作者合作才成.
传统调查的方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对现势性强、精度高土地利用数据的需求.GPS技术的发展,为快速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土地变更调查现代技术集成示范》专项计划资助下,研究了基于GPS-PDA土地调查技术体系,为GPS-PDA样机研制和精度测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