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虐待的不同形式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州、新乡、沈阳和重庆4个城市1422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了解一般入口统计学指标、心理病例症状、童年期虐待经历及自杀行为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童年期虐待对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 结果:中学生童年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总体虐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41.0%、38.0%、7.3%、51.0%、14.4%、8.3%和3.9%.男生躯体虐待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情感虐待和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童年期性虐待、总体虐待、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无性别差异.除外童年期躯体虐待、总体虐待与男生自杀未遂,不同类型的童年期虐待均是男女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随着童年期虐待种类数的增加,男女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亦呈现增高趋势(P<0.01).持续发生的虐待事件以及施虐人包括父母和其他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结论:童年期虐待经历是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童年期虐待问题的重视和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现况,探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某县、湖南某县各7所学校,宁夏某市6所学校,共20所学校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4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儿童青少年每日参加体力活动的达标率为10.5%,休息日看电视时间超过两小时的比例明显高于工作日,分别为53.6%和11.9%(P<0.05)
现代护理工作倦怠作为护理工作压力与护理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对护理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多种指标也有预测作用.因此,需要重视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以较好地解决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
目的:探讨广西汉、瑶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本地区汉、瑶族学生生长发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抽取7、10、13岁的汉、瑶族学生330和301人,进行体格测量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调查.结果:①男生体格发育无民族差异;女生7岁组瑶族身高、体重均优于汉族,10岁、13岁组身高为汉族优于瑶族,体重无民族差异.②23项生长发育影响因素中,除经济情况、富蛋白质食品和水果供给及睡眠质量为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营养与健康改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1841所中小学校7~19岁学生1132196人健康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生长发育水平采用《1995年7~22岁全国汉族城市男女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表》进行评价.结果:北京市中小学生男生身高上等率高于女生,男生身高下等率低于女生,中学生身高上等率高于小学生和职高学生,中学生身高下等率低于小学生和职
关于儿童大脑的发育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流言和不实的观点(所谓"神经神话"neuromyth),对家庭教育和儿童培养方面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7)发表的著名报告书《理解大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中针对这种神经神话的泛滥鸣响了警钟,强调要清除神经神话(dispelling neuromyths).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儿童大脑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为培养健康儿童给
健康,是每个人从事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社会发展到今天,健康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家庭、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宁的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因此,健康不单指身体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等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关系着一个人在
新一代的青少年处于改革发展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自主意识强,思想敏锐,行为大胆,但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同时受到的心理困扰是十分明显,心理矛盾非常突出.近年来,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存在的不利因素,直接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了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明确地把心理
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通过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创造环境,多样教育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
小学生在成长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心理状态的良与差,可直接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不言而喻的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及状况在于,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懵懂的接受事物时期,这一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关
目的:评价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对BMI变化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在徐州市区10所中学对初一和高一年级的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青春期发育等级、父母肥胖程度和心理社会应激程度等信息,采用青少年多维生活事件量表(Multidimensional Life Events Rating Questionnaire,MLERQ)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暴露测定,该量表包括家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