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化学法制备包覆型复合纳米磁性粉末

来源 :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yu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声化学法使分散在正癸烷中的金属有机化合物Fe(CO)5在惰性气氛中和低于273K的温度下分解,制备出粒度均匀分布在5nm左右的铁颗粒,并使其对1~4μm大小的硬磁颗粒Pr-Nb-Fe-B进行包覆,再利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对包覆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铁颗粒均匀包覆于Pr-Nb-Fe-B表面;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磁性粉末仅有Pr-Nb-Fe-B所含有的元素和铁,没有其他杂质元素.此外,作为对比,对采用声化学法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铁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利用纳米金刚石微粉热渗透技术得到纳米金刚石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钢材的渗透表面附近出现了白亮层,其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拉曼光谱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钢材内部出现了约100nm大小的金刚石颗粒.这种处理使钢材发生了硬度增加、弹性模量降低、摩擦系数减小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该技术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应用.
根据ICF靶材料研究的需要,通过自悬浮定向流法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CuAl2纳米复合微粉.TEM和XRD检测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基本呈球形,粒径分布在30~50nm之间,颗粒的主要组成相为CuAl2,并有少量的Cu9Al4和Al.CuAl2复合纳米微粒热稳定研究所采用的退火方案基于DTA实验数据,实验表明DTA曲线中548℃和769℃的吸热峰对应着Cu9Al4向CuAl2的相转变,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
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设备,在不同O/N比率条件下,在铜片和载玻片上制备了TiNxOy薄膜.用分光光度计、n&k薄膜光学分析仪和台阶仪测试了样品的反射率、光学常数(n&k)及膜厚.结果发现随O/N比率提高,薄膜的吸收率、190~900nm范围内的平均折射率、500nm附近的折射率和450nm处的消光系数有了明显提高;但O/N比率过高时,薄膜热发射率增加,700nm处的k值和沉积速率急剧减小。
近些年来,聚合物基的纳米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注意,它是指聚合物(热塑性塑料材料或热固性塑料材料)与具有纳米尺寸的其他材料以各种方式复合.在这篇论文中,将介绍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填充到聚合物基材料中的纳米微粒,特别是黏土(蒙脱石);它的制备工艺及可以获得的优异性能,最后,就目前聚合物基纳米材料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对江苏盱眙凹凸棒土的样品进行比表面积测量,比表面积230m2/g.用X光衍射和X光荧光分析表明,此样品主相为坡缕石(Palygoskite),其分子式:(Mg,Al)5(Si,Al)8O20(OH)2·8H2O,这种颗粒的集合体具有特有的毡状结构,旧名山软木.显微结构棒晶长约1μm,直径约20nm,是天然纳米结构材料.本文指出,利用凹凸棒土比表面积大有很强的吸附性,开发出无毒粮食保鲜剂和无抗菌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银离子引入白硅酸盐玻璃和绿硅酸盐玻璃,利用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和光吸收(opticalabsoption-OA)谱研究银离子的团簇化、成核和生长.由于白硅酸盐玻璃不含二价铁离子,因此,只有在高温长时间热处理才能在白玻璃中形成一定量的银纳米颗粒,在较低温度或较短时间热处理条件下,银纳米颗粒体积分数非常低,以致样品不能形成共振吸收峰.在这种条件下,样品中
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HAP-sol,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羟基磷灰石溶胶对培养的淋巴细胞的细胞形态、生长和细胞相对增殖率,以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发现其对淋巴细胞的毒性分级为0级或1级,提示纳米HAP-sol用于静脉注射药物有一定的安全性.
以醋酸锌为原料制备ZnO溶胶,将ZnO作为制备纳米α-Al2O3粉体的籽晶,制备出不同ZnO掺杂浓度的纳米氧化铝样品.XRD分析结果表明:ZnO掺杂对氧化铝的α相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ZnO的掺杂样品在1150℃焙烧全部完成α相变;10﹪ZnO的掺杂样品在1050℃已经出现了部分α氧化铝,此时没有θ相氧化铝生成,而有ZnO与Al2O3的中间相形成.在1100℃焙烧后全部完成了α相变,比未掺杂的氧
利用碳热还原方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蔗糖(C12H22O11)分别作为凝胶的硅源和碳源,在1500℃氩气气氛条件下制备了六棱柱状的SiC纳米线.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分析和表征SiC纳米线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六棱柱状β-SiC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纳米线内部含有较多的堆垛层错;产物中的SiC微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Nd2Fe14B/α-Fe双相纳米晶永磁粉末,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arkPlasmaSintering,简称SPS)将磁粉烧结成块体.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磁体的密度和磁性能的影响,发现高的烧结温度提高了磁体密度,但过高会导致磁体晶粒长大,磁性能下降.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增加烧结压力可以获得密度更高磁性能更好的磁体.磁体的显微组织观察其晶粒尺寸在50nm以下,目前磁体的最佳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