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

来源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R/DRS/2001.10).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克服细菌的耐药问题试从几个方面作一些阐述.
其他文献
内皮抑素(Endostain)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剂,它具有特异性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EC)的增殖和血管形成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颇受关注.随着对内皮抑素研究的增加,为了检测其活性,需要建立一种在体外能够繁殖、传代、生物特性稳定的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长期培养方法.本研究利用新生小牛肾上腺对毛
取材1998和1999年首次入我院治疗的ALL-L患者和AML-M患者6例的骨髓标本,经临床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分型等检查而确诊.染色方法 过氧化物酶(POX)、糖原(PAS)、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F)、中性非特异性酯酶(NAE)、中性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试验(NaF)、酸性磷酸酶(ACP)、酒石酸抑制试验(TACP).所有标本均制片晾干后,立即固定,1周内染色,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计数,
Science杂志文献显示血清可溶性sFas通过与Fas分子竞争结合FasL而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起负调控作用.众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紊乱可引发造血功能衰竭,而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40例再障患者血清sFas与IL-2、TNF、TPO、EPO、GM-CSF六种细胞因子水平综合测定,分析其与外周血象及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sFas等细胞因子在再障发生发展过
1986年9月天津召开的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将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分为粗颗粒型(M)和细颗粒型(M)两个亚型.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M病例粗细颗粒混杂,难以严格分型,诊断结果也因人而异,国内车春兰、李顺义等人也认为如此.李顺义等提出凡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即可诊断为M,不必再划分为M和M,但国内有人报道58例M,其中粗颗粒型28例,细颗粒型30例,认为MWBC减少显著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从尿中排出的蛋白在50~150mg之间,以白蛋白为主,但在很多病理状况下尤其是与肾功能有关的情况下,尿中蛋白质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尿蛋白的蛋白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程度.为配合临床诊断,自2002年起我们对我院129例肾内科、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高分辩率琼脂糖电泳分析,并对电泳结果进行了扫描分析
临床上常用血清尿素、肌酐、肌酐清除率及β-微球蛋白等生化标志物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但均不同程度受到了一些肾性或非肾性的因素影响.Cyst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由Clausen首次于1961年在脑脊液中发现,在1984年被正式命名为胱蛋白酶抑制剂C.它是包含120个氨基酸残基和2个二硫键的非糖化多肽链,分子量为13,359Da的小分子蛋白.1985年Simonsen等首次发现血
尿酸(UA)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浆尿酸浓度升高或降低,目前认为,尿酸测定是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前风的最佳生化标志.尿酸增高也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周围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低尿酸血症主要源于尿酸生成的障碍(如黄嘌呤氧化酶缺乏)及尿中尿酸排出异常增加(肾小管疾病).测定尿酸还可对某些疾病如肿瘤、肝病、心肌病等作出有价值的辅助诊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尚未出现蛋白尿时,肾组织即可出现系膜增殖、Kimmelesteil-Wilson结节病理改变.糖尿病患者可并发急进性肾炎、IgA肾病、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肾炎等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糖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以及遗传背景均起非常重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常出现在大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中,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致死的一个极危险因子.尽管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但具有分解代谢和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却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1β水平进行了检测,以初步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过程中
自80年代初Deugnier等先后报道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血AFU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以来,对AFU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血清中AFU活性测定广泛应用于临床,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联合检验对小细胞肝癌诊断治疗有较高的特异性.而雷氏研究指出,AFU在不同组织器官有不同的酶活性(同工酶),尤以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最为明显,故本文检测尿AFU活性,对其临床作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