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织物化学改性及其染色性能研究

来源 :全国印染助剂行业研讨会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24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对棉织物阳离子改性、染色工艺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得出了最佳改性和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棉纤维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后,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染料上染率高于常规染色,染色后的织物得色量高,染料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改性染色废水可以回用,染色后织物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常规染色织物指标.
其他文献
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端基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开环聚合,制得了乙烯基改性有机硅乳液.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D4开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80℃,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用量为D4质量的5%,偶联剂(KH-151)用量为D4质量的2%,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复合乳化剂中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1:1~1:2时,制得的乙烯基改性有机硅乳液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稳定性好.将该乳液
以双[3-(三乙氧硅丙基)]胺作为前驱物制备醇溶胶,并将制备的溶胶应用到活性染料染色棉针织物固色,探讨整理工艺对固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轧余率为80%,60℃预烘5min,150℃焙烘3min可达到良好的固色效果,其中白布沾色提高2级,湿摩擦牢度提高1.5级.
利用微乳液聚合方法,选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和有机硅类功能性单体,研制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涂料印花的新型环保粘合剂,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选用乳化剂B-196、乳化剂V-20S组成的阴离子/非离子复配型乳化剂,乳化剂的用量为3%,引发剂用量为0.6%,应温度控制在70~72℃,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用量为6%~10%,得到稳定的微乳液.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一系列研究及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印染、造纸、石油化工、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
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等单体,通过无皂聚合的方法制备涂料染色粘合剂.分别讨论了单体滴加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得出最优制备条件.对制备的阳离子粘合剂进行涂料染色工艺的探索,并与常规阴离子粘合剂进行对比,发现其染色深度、牢度及手感均优于常规粘合剂.
综述了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品种,典型产品的合成工艺,该类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应用方法,重点介绍了该类荧光增白剂各品种之间及和其他化学结构类型荧光增白剂之间按一定比例混合复配后使用能产生加和增效的效果.简介了国内生产现状.提出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的问题.
概述了磁性聚合物微球的概念,重点讨论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对磁性聚合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简述了无甲醛微胶囊的制备和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包括无甲醛相变微胶囊、无甲醛香味微胶囊、无甲醛阻燃剂微胶囊和无甲醛变色微胶囊及其他无甲醛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以α-烯烃和二苯醚为原料,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首先制备了单烷基和双烷基二苯醚,然后经发烟硫酸磺化制备了单烷基和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IR、1H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考察了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耐电解质、乳化力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单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2-MADS)的cmc值为6.31×10-4mol/L,能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45.06mN/
本文对于染整助剂在选择和使用上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及其应予重视和注意的诸如相容性、大小试之间的应用效果、后处理、后整理色变影响、染整病疵的回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系列化与专用性对于染整应用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各有关方面的关系与影响.